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VIP免费

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_第1页
1/11
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_第2页
2/11
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_第3页
3/11
第一节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一、阈限概念及其发展(一)传统的阈限概念传统的阈限概念起源于费希纳。波林在《实验心理学史》一书中指出,心理物理学的古典问题有五个:(1)绝对阈限:观察者对个别刺激的感受;(2)差别阈限:观察者对刺激增量的感受性;(3)等量:被判断为相等的刺激,一般指主观判断的强度方面;(4)感觉距离:被判断为相等的两对刺激间的差别;(5)感觉比例:彼此判断为有特定比率的那些刺激。在有影响的“数学、测量和心理物理学”一章中又提到:史蒂文斯(Stevens,1951)又补充了两个问题。(1)刺激次序:观察者将某些组的刺激排成等级或次序的测定;(2)刺激等级评定:确定观察者评定刺激的真正物理值的准确性。由此可见,一百多年前,费希纳在创建心理物理学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感觉阈限的测量上。经过长期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阈限理论,包括柏拉克韦尔(Blackwell,1953)的高阈限理论,路司(Luce,1954)的低阈限理论,格林(Green)的高-低两种阈限理论,以及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和斯韦茨等人(Swetsetal.,1953)的信号检测理论。从测量上考虑传统阈限的概念,后经卡特尔(Cattell,1893)、贾斯特罗(Jastrow,1888)和乌尔班(Urban,1910)发展,最后形成了费-伽马(Phi-gamma)假设的传统觉察理论基础。这种觉察论假设有三个连续量:刺激(stimulus,简称S)、内部反应(response,简称R)和判断(judgment,简称J)。从图5-1中可见,刺激S2被定义为绝对阈限(T),因为它是引出“有”反应的一半次数。图5-1上的三种连续量是相互联系的。假设实验与实验间刺激的物理变量是固定不变的,而内部反应则被认为是可变的,每个恒定的物理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可看作是常态分配。这样刺激的连续将引起一系列重叠的分布。在这些重叠的分布中,阈限T就是一个固定点(参见中间一条线)。通常,被试判断的连续是被假设准确地对应于它的反应连续,当刺激强度超过阈限T时,被试判断有刺激出现,低于阈限T时,则判断无信号出现(参见上面一条线)。根据阈限的传统定义,刺激S2是这个被试的绝对阈限。由于反应分布是常态的,所以阈值对应于S2所引起的反应平均值。常态分布的对称性,使得刺激S2所引起的反应有一半次数是超过阈限。一半次数不超过阈限。S1有时可以超过;S3则一般会超过;S4超过的概率就更高了。(二)对传统阈限概念的异议起源于费希纳的传统阈限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前,没有受到多大挑战。可是,近四十年来,关于阈限概念的理解上已成为古典的和现代的心理物理学争论的焦点。50年代以后,许多心理物理学家愈来愈感到,经典的阈限测量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能够把被试的辨别能力(感受性)和他们做出判断时的倾向性(反应标准)区别开来。也就是说,经典的阈限测量没有考虑许多非感觉变量对被试的影响。在这些非感觉变量中,主要有下列二种最为主要:1.刺激出现的概率传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中,刺激出现的概率(或机率)(probability)以P(S)表示,其值总是1.0,这样被试做出“有”或“无”的判断时,即使凭机遇也有50%的精确性,难以避免地存在着期望误差。实验证明,当P(S)系统变化时,做出“有”判断的概率以P(yes)表示,也会发生变化,测出的阈限值亦发生变化。一个察觉指端震动的实验(GesCheideretal.,1971)表明,改变P(S)对于传统的阈限测量具有强烈的影响。当P(S)等于0.7时,阈限是1.3微米;P(S)为0.3时,阈限则是2.3微米。而且,当刺激不出现时,P(yes)也明显地高于零。而根据传统的阈限理论,在不呈现刺激时,训练有素的、忠实可靠的被试者只是偶然地报告“有”感觉,P(yes)不可能明显地高于零。2.反应代价反应代价影响反应的结果,即反应受到奖赏和惩罚的影响。传统的阈限理论是对此忽略不顾的。事实上,如果正确地报告了“有”刺激(称为“击中”)得到的奖赏多,而且错报时受到的惩罚少,则被试倾向于降低反应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所测量的阈限相对值便低。反之,如果击中时所得奖赏少,而错报时所受惩罚多,则被试者倾向于提高反应标准,不会轻易做出“有”反应,这时,所测量的阈限值便高。这一显而易见的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