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青少年心理学:是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年龄特征的科学。青少年期:青少年期又称青春发育期,处于由童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具体是指人在成长过程中,以第二特征出现为起点,身心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生理成熟:是指由基因引起和控制的器官的形成,机能的展开以及动作模式的有程序扩展。第二性征:是指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表现出的身体形态上的性别特征。性意识:是关于性的心理因素的总称,具体包括个体对自己和对他人性别的认识,即对两性生殖器官在发育过程中所产生各种变化的认识,对男女之间关系的认识,对自己向往和爱慕异性那种比较特殊的感受或体验的领会和理解。牛犊恋:年龄约在12—17岁处于爱慕期的青少年,不但被年龄相仿的异性所吸引,还会对身心发育相当成熟的年长异性产生好感,这就是所谓的“牛犊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整体反映。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记忆是认知的重要组成成分,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记忆做不同的分类。记忆按照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形象记忆、语词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是组成人智力的核心。思维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具代表性和独特性的认知方式。想象:是个体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与思维密不可分,是与人的创造力紧密相关。想象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他跟人的创造性活动密切相关。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创造性想象是指不依现成描述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认知:也称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认识、理解事物或想象,保存认识结果,利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具体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一组相关的心理过程。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一种不同于认识过程的反映形式。认识过程是通过形象或概念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感则是通过体验,对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和事物与主观预期之间关系的反映。情感是广义情感中的一种,是较高级的情感现象,他侧重于情感现象的内容方面,具有内隐性和稳定性。情绪:是最基本的情感现象,代表着情感现象的反映过程和状态,它具有外显性和即时性。情操:是最高级的情感现象,它与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及价值观相联系。情操具有更稳定和含蓄的特点,它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是从改变消极的认知模式既观念入手,学习正确客观地认识头脑中的思维活动,用积极的观念代替消极的观念,对情况和身心的变化进行良好的评价。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例如,对自己的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需要,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对人我关系的意识,对自身机体状态的意识等都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自我同一性:本来意思是证明身份,在这里指个体尝试着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立具有同一风格的自我。性别角色:是指个体根据社会和群体文化对男性、女性的不同期望而形成的动机、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是性别差异的社会文化特征。人格:心理学界将人格看成是个体内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性格:是人格表征系统中最重要、最显著的方面,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人际关系: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叫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指由协同活动的需要引起的交往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认知及相互作用的复杂多变的联系过程。心理健康:又称心理卫生或精神卫生,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维持和改进心理健康的种种措施。心理断乳:青少年要求在心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