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1.群体观点2.社会医学和生态学观点3.比较的观点4.多病因论的观点5.概率论的观点第一、二、三级预防的主要含义一级预防:就是病因预防,比如环境改善,增强体质,免疫接种等;二级预防:就是临床前预防,在疾病的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可以避免疾病加重,早治愈;三级预防:就是临床预防,对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恶化,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延长寿命。简述病因与疾病因果联系的标准1.联系强度2.联系的时间顺序3.联系的特异性4.联系的一致性5.剂量-反应关系6.分布的一致性7.实验证据8.联系的合理性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对疾病分布的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通过研究疾病的分布,可以了解疾病分布的基本特征,并可提示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指出方向。扩大免疫规划1.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覆盖面,使每个儿童在出生后都获得免疫接种的机会2.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地方病特点1.地方性,即地域的特异性。只有病区才发病,非病区不发病。2.当地居住的人群均可患病,患病率一般谁年龄而升高。3.非病区迁入的健康人与病区居民同样生活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病,而且发病率往往高于当地居民水4.迁出病区的病人,病情可逐渐减轻或自愈。5.病区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和人类相似的地方病。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病的依据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⑤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2/11经水传播的流行特征1.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2.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的差异3.停止使用污染的水源或采取净化水源的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4.水源如经常受到污染,可长期不断出现病例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①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经疫水传播的流行特征:①患者有接触疫水的历史②发病有季节地区及职业分布特点③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呈爆发或流行;④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病例发生。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①患者都有食用某食物的历史,未食该食物者不发病;②如系一次大量污染,在用餐者中可呈现暴发,患者临床经过往往较重;③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即可平息。食物中毒诊断标准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2.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3.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5.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与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6.食物中毒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食物中毒特点:1.发病与食物有关2.发病潜伏期短。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4.人与人之间的无传染性食物中毒处理总则: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1.一般呈季节性升高,多见于冬春季节。2.传播易于实现,病例可连续发生,传播迅速、广泛。3.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可呈周期性提高,而免疫力持久的疾病,则以儿童多见。4.发病与人口密集程度,居住条件等有关。生物媒介传染病有哪些流行特点1.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明显的季节性。3/112.有些疾病具有职业特征,如森林脑炎多见于伐木工人和林区居住着3.发病年龄有差距,在林区多见于儿童。4.发病率与节肢动物媒介密度呈正相关,控制主要虫煤后则发病率明显下降。简述疾病暴发及暴发调查的一般步骤疾病暴发是指:疾病暴发通常起初原因不明且发展迅速,欲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获得及时、真实和足够的资料;全面、深入的爆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其步骤有:①暴发的核实;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