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版高中政治第5课第2框文化创新的途径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外来文化不可避免地会进入到我们生活中来。我们对外来文化的正确看法应该是()A.加强管理,杜绝外来文化的进入B.能进来的都是先进的,不应反对C.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D.中外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不宜进行中外文化的交流[答案]C[解析]A、B、D三项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应排除,故选C项。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于社会实践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②错误,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应该来自于社会实践,故排除,④体现了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与题意不符。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A.失去源泉B.失去动力C.失去根基D.失去灵感[答案]C[解析]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而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故C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故排除A、B,D不符合题意。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就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回答4~5题。4.“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共同点”便可选出D项为正确答案。5.“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是因为()A.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答案]A[解析]“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故A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6.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迅猛。这其中“现代设计”功不可没。现在许多国家政府与经济部门都已经意识到,推动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实际需要两种生产力: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以艺术与文化为依托的“现代设计”就是第二生产力。但是中国现在是设计方面的“山寨大国”,一味的模仿意味着创意衰竭。创意经济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请你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中国创意如何走出困境?[答案]①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实践出发,这是中国创意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在实践基础上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学习和吸收不同民族文化优秀成果,博采众长。一、选择题1.中国的陶瓷世界闻名,但那已经是历史了,我们已经丢掉了优秀的古老文化,其实创新需要寻找远去的文化。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在文化创新时应该()A.不能远离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B.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C.对其加以融合、交流D.全盘抛弃[答案]A[解析]“创新需要寻找远去的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远离传统文化,文化创新就失去了基础,A当选。B、D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2.西方的“AA制”曾被中国人视为吝啬小气,但如今很多国人提倡用“AA制”破解面子消费。这表明()A.不同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鉴B.文化差异导致思维方式迥异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答案]A[解析]以前被中国人视为小气的“AA制”,如今被中国人效仿,这是中西文化交流借鉴的结果与表现,A当选;B、C在材料中未体现;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D观点错误。3.漫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