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练出高分】(广东专用)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2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解析)新人教版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答案C解析关键信息:1933年,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A项须用阶级分析法,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广为接受”说法也不符合史实。C项正确,符合时代背景题干要求。2.从1867至1947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约为71亿海关两,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造成1930~1936年中国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长期战争的影响B.国共对峙的影响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D.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理解。材料的时间是20世纪中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中国商品的出口受到影响。3.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①建立福利制度②调整农业③复兴工业④以工代赈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建立福利制度符合广大选民的利益;调整农业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复兴工业有利于保障城市工人的利益;以工代赈体现广大选民利益。故选D。4.《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危机时期农业方面的状况,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应该选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措施,A项符合。B、C两项属于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方面,D项属于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的措施。5.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这里推动“魔力经济”出现的最主要因素应是()A.自由放任B.国家干预C.科技进步D.知识经济答案B解析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使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美国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滞胀”,发展放缓,故选B。A项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C项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D项出现在九十年代。6.二战以来,为克服贫困,反对社会排斥,促进社会整合,构建稳定、安全而公正的社会,西方国家致力于()A.区域经济集团化B.联合国作用的发挥C.经济全球化D.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能力。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缓和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7.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力标准的运用要受到该社会制度性质的制约。优越的社会制度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腐朽的社会制度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A.西方各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改变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D.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答案B解析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8.某班学生在探究学习“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这一问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罗斯福新政把救济、保险、就业较好地结合B.战后西方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C.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