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代列强侵华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1.19世纪40~60年代:列强侵华的开始阶段(1)主要侵华国家是英、法,其次是美、俄。(2)侵略范围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3)侵略方式主要是武力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西方国家对中国不断加紧侵略,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政治侵略“”“”方式从中外和好到瓜分再到以华治华。3.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以前(1)美日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先是日本独霸中国,后美国逐步确立在中国的优势地位。(2)侵华的主要手段都是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二、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主张和实践1.农民阶级(1)实践:先后掀起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2)主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扶清灭洋”。(3)特点: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也具有落后性的一面,那就是其阶级属性决定了革命斗争只能是“血溅轩辕”。2.地主阶级(1)实践: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掀起洋务运动。(2)主张:林则除、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3)特点:“中体西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3.资产阶级(1)实践:维新变法运动、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等。(2)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或利用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3)特点:具有先进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但同时又具有妥协性、软弱性的一面,决定了其改革或革命只能是“屡战屡败”。4.无产阶级(1)实践:北伐战争、土地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3)特点:集革命性、先进性于一身,决定其领导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1.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中共成立后,为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联合一切革命力量,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通过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工具,——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代表国民党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因此中共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开展土地革命,国共两党开始了十年对峙。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制造了一系列事件,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抛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最终取得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4.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再次由合作走向分裂,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内战,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探究型选择题探究型试题是伴随着新课改流行起来的一种材料型选择题,这种题型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景,通过对考生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地考查事件,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质疑、批判与探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并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审视或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考查。从命题形式看,探究型试题有以下特点:(1)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为历史信息的载体。(2)通过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步骤一:阅读材料,明确主题。充分挖掘材料所蕴涵的有效信息,通过材料把握该问题的主题,找出正确答案。步骤二:结合试题创设的探究情景,确定将要探究的问题的主题,找出正确答案。(2008年高考上海卷)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