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蒋莉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的课程,是为了学校的课程,是指学校在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的指导下,以明确而独特的办学教育哲学为指导思想,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在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探讨、设计或与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校拿到校本课程的自主权时,所有的学校都会陷入这样的短暂的迷惘:没有课程自主权时,我们想要;当拿到课程自主权时,我们该如何选择?满足《纲要》条件的课程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每一所学校应该有所选择。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选择。在这个选择过程中,不是每一所学校都很清醒,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评价:课程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筐”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大家都明白关键在“装”。装什么?怎么装?装好了,丰富与完善了,这就是个百宝箱,成就学生未来的宝库,课程就能成就学生。反之,这个筐就成为了摆设。其实,对这个问题,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都在思考与实践。大家的思考、经验与想法汇集一起,也许会让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给我们更多的启发。◆课程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学校的课程实施应当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实施不仅应当满足学生共性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还应当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各国的教育者都在思考,我们应该为学生准备什么样的课程?美国学者考夫曼在《教育的未来》一书中,提出了下列六项内容:1.对信息的处理:包括使用图书馆和参考书,电脑数据库,商业和政府机构的有关资料等。2.清晰的思维:包括逻辑、数学、电脑编程、预测方法、创造性思维等。3.有效的沟通:公开演说,身体语言,文法,语辞,绘画,摄影,制片,图形绘制等。4.了解人的生活环境: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和地理学,生物和生态学,人种和遗传学,进化论,人口学等。5.了解人与社会:人类进化论,生理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种族学,法律,变迁的职业形态,人类存续问题等。6.个人能力:生理魅力与平衡,求生训练与自卫,安全,营养,卫生和性教育,消费与个人财务,最佳学习方式和策略,记忆术,自我动机和自我认识。考夫曼的课程表虽然非常广泛,却是一个完整教育的内容。毫无疑问,这些课程的设置是更为注重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以及适应未来的能力。它充分显示了,只有未来导向的远景才能把目前学校杂乱的课程转换成广义的课程,以真正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双重需求。“21世纪课程”在全美的推开,引发了广大师生的强烈兴趣。纽约州北部的堪尼休斯学院,历史教授杜兰引导学生,从探讨了各国元首对未来的态度入手,展望未来世界的政治格局和社会走向;佛吉尼亚州阿灵顿的米耶小学开设了“计划未来”的课程,让学生熟悉未来的可能发展以及会遇见的事业选择。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地理教授亚伯勒独创性地开设“未来的地理”这门课程。其它如“未来社会学”、“未来科技”等新课程的开设,令人耳目一新。2008年9月,英国开启了新一轮14—19岁学生课程的改革,此次改革的目的是将教育培养方向转向使学生的素质更符合当今世界的要求。新的课程将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和社会技能,实践富有挑战性的目标,从而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这次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在2020年前实现项国的青年能够达到世界级的教育技能水平,以培养面向未来适应世界发展的学生。◆学校文化引领校本课程的开发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学校文化就是这校一个精神王国的精髓所在。课程也是学校文化的载体。上海建平中学程红兵校长说:课程本质上不可能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选择和知识排列组合,教育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位移和知识交接课程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没有文化的课程改革不是改革,充其量是模仿,是完成任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