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学习心得------朱桂梅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教学实践还是教育管理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无疑正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而《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它通过大量的教育案例,将新班主任工作理论与班主任工作实际相结合,让我们可以边学习边进行分析、讨论,为我们的日常班主任工作提供不可多得的参考。这样,就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改革旧的教育理念,树立新的角色观,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新课标的要求。魏书生在这本书里为我们详细讲述了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让学生成为自身的主人、成为班集体、国家、社会的主人;科学管理班集体;在特殊情况下用特殊的方法教育学生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其实,这些内容都是我们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要着重去思考去处理的,我认为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实际上应该归功于他的人格魅力。这是为什么他所提到的管理班级的各种方法,许多老师包括我也用过,却收效甚微的原因所在。那什么是“人格魅力”呢?我无法客观、形象地进行定义。但从魏书生班级工作中筛选出的几点内容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他的人格魅力所在。比如,首先一个,在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方面。我们知道,一个好老师必须要善于改变自我,而不能总因为环境等问题而怨天尤人,裹足不前。魏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是很高的。在他踏上教育岗位的时候,正值文革结束时期。受“四人帮”的“批林批孔”等荼毒的影响,他的工作并不顺利,但他总能泰然处之,尽量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同时根据形势、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更新。“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总不能像魏书生所说的:等教师地位提高了,自己再安心教学;想等社会上厌学之风改变后,自己再认真教书。我要明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所以,在面对当前全新的工作环境,我需要自己不断适应,更需要不断改变自我,静心工作。魏书生自己认为,他当班主任的关键在于靠两大点:民主与科学。的确如此,他总是以商量的口气与学生探讨班级事务,总是把权力交给学生,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且层层负责、层层分工,做到“学生能管的事班干部绝不管,班干部能管的事班主任绝不管”,甚至参加全校班主任工作会议都让班干部代为参加。可见,其班级管理上的民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联系实际,可能我们很多人会觉得这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但是。魏书生他确确实实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因为除了民主,他还很好地注意到了“科学”。比如魏书生在书中就提到了“选好常务班长”、“设立值周班长与值日班长”等许多实践做法,这些做法都是很科学、很现实可行的,所以效果很好。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注意到了在方法上因班而异,因人而异,效果相信也不错。当然,这么笼统的认识“民主与科学”显然是不够的,魏书生还注意到了其它的细节。比如:1、学生的思想动态。一个不会洞悉学生心理思想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魏书生可谓是学生肚里的“蛔虫”,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苗头他能了如指掌,更为关键的是他能正确运动“写说明书”“心理病历”等方法疏导学生心理,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改变自我。魏书生这些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正是其做好班主任的有效保证。2、爱的“惩罚”。现在许多人提倡“爱的教育”、“赏识教育”等,学生几乎个个成了“宝”,打也不是,骂也不是,甚至批评重了也不是。其实谁都明白,教育学生光靠“爱心”“赏识”和“苦口婆心”的教育是没用的,至少是收效不佳的,尤其对于那些顽劣的学生。所以,教育必须要有“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学生犯错,必须写500至几千字不等的说明书或心理病历,以及唱歌、做好事等。这些惩罚貌似温柔,却多少也带点“变相体罚”的味道。但不可否认的其效果远比打骂要好得多,甚至从某种意义而言,写“说明书”“心理病历”的惩罚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3、系统的制度观。“以法治班”是魏书生管理班级重要也是主要方法,其班规班法包括“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