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孟子提倡的仁政思想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德育目标:孟子治国思想的现代意义孟子(约前372~前289)走近作者孟子名,字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并尊称他为,《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童年孟子的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乱世的哲思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时代背景: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读出语感。2、你初步感知到什么内容?读准下列字音读准下列字音王王好好()战()战hàohào弃甲弃甲曳曳()兵()兵yèyè数数()()罟罟()不入()不入洿洿()池()池ɡǔɡǔwūwū衣衣()()帛帛()()鸡鸡豚豚()狗()狗彘彘()之()之畜畜()()túntúnzhìzhì庠庠()序()序xiánɡxiánɡ饿饿殍殍()()piǎopiǎoyìyìcùcùbóbó然而不然而不王王()者()者wànɡwànɡxùxù移其粟()于河内sùsù申之以孝悌()tìtì研读第一段:•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于:对于。•焉耳矣:语气词连用。•河内:黄河西部•凶:荒年,年成不好•察:观察•无如:不如,比不上•加:更凶(1)逢凶化吉(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3)汉初遭冒顿凶黠不吉祥、不幸庄稼收成不好凶恶、残暴首先看一下梁惠王有什么样的疑惑。梁惠王于国尽心移民移粟结果民不加多邻国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疑问:何也?做法思考: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梁惠王见到孟子,不问治国之略而首先问关于“民”的问题?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谁能问鼎天下?人口问题在权力的天平上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大量的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所以,梁惠王迫不及待地问到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