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目标重点难点 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文学知识简介孟子(前 373—前 289),名轲,战国时邹人,是孔子之孙(子思,名彶)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侧重于个人道德的“仁”,推演为政治方面的仁政学说。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均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意思是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孟子的思想学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a、性善学说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仁政”思想:孟子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政治学说。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正文全解第一:疏通课文(一).初读 1.正音:王好( )战 弃甲曳( )兵而走 谷不可胜( )食也 数( )罟( )不入洿( )池 鸡豚( )狗彘( )之畜( ) 然而不王( )者 涂有饿莩( )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人物的语气。(二)释读(解释加点字,并解决文段后的题目)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 )凶( ),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 )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 )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 )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 )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翻译句子: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用一句话概括梁惠王的用心 爱心 专心1困惑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