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优化制度应对突发事件摘要。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机制,是政府的职能,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大责任。文章立足于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机制,从政府应当树立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出发,系统论述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机制及官员问责制,以资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关键词: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机制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各种突发事件,引发各种危机。如最近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事件,就给南亚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给各国政府提出了挑战。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必须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机制,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把灾害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突发事件往往是偶然的,但政府的应急管理机制应该是常态的,这是政府的职能,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大责任。一、政府对突发事件必须有心理准备进入21世纪,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国际局势不断变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尚未建立,恐怖主义泛滥,东西方文化相互激荡,世界并不安宁。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由于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以致各种灾害、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并且有规模不断扩大,表现形式日趋激烈趋势。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对政府的行政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突发事件形形色色,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自然的。从近年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突发事件来看,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1.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风暴、大雾、雷电等。2.责任事故。交通事故、矿山事故、火灾等生产中的各种安全事故。如2003年重庆“12·23”天然气井喷事件,死亡243人,伤500多人,造成五万人被迫转移。2004年,XX市第1页共8页“2·15”中百商厦火灾事件,死亡40人。2004年浙江XX县区特大火灾,死亡40人。2004年2月5日,XX省XX县区春节灯会,发生人员踩踏事故,造成37人死亡,大批群众受伤。3.群体性突发事件。农民因负担过重集体上访;城市因体制改革、房屋拆迁引发群体事件,围堵政府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集会游行等。4.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去年春天肆虐我国的非典型肺炎、禽流感和其他公共卫生事件。5.民族冲突。民族矛盾、民族风俗习惯引发的冲突。6.宗教和邪教的活动。如“”邪教组织围攻中南海,制造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等。7.经济活动中违规产生的事件。如因农民负担过重、非法集资、乱占耕地而发生的冲突等。造成这些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自然现象。如地震、海啸、雷电、台风、洪水,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是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没有处理好,对自然环境保护不够甚至过度开发造成的。如洪水,有些就是森林、草原等植被遭到破坏所带来的恶果。(2)国际环境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衰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国际关系失衡,恐怖主义与民族、宗教斗争激烈,突发事件在一些国家的发生频率、数量、烈度、危害性和影响面均呈上升趋势。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可能波及我国。如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波,2001年的“9·11”事件,都对我国产生了影响,引发了国内一些突发事件。(3)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转轨和社会变革进一步深化,各种矛盾汇集在一起,容易暴露管理中的漏洞。如“三农”问题、城市职工下岗问题、金融风险问题、土地征用中的纠纷问题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等,都容易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有专家认为,接下来的30年是我国突发事件的频发期。根据世界各国发展的规律,国家和地区人均gdp处于5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是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也往往第2页共8页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时期。而这一时期能否保持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4)职能处于转变过程中。经济体制已经基本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而政府的施政观念、机构职能、管理方式、行政效率都不能适应这种转变。因此,极易出现管理的薄弱环节,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