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锐捕捉合作时机合作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学习理念,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进行了探究,下面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1收集和处理信息时宜合作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阶段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较好时机。单个个学生收集、获取信息的方式单一,所获内容也很有限。而许多学生就同一问题进行信息的收集时,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多样,所获内容就比较丰富。如果这时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则可以优势互补,信息共享,互通有无。以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学生就杜甫的生活经历,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几个方面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有一个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唯此才能更好地深入探究。各小组的成员,按照这四个方向分好工,然后沿着自己的方向通过去图书馆,上网等各个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对于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可以组织每组有相同任务的同学(如查找艺术成就这方面资料的同学)组成一个新的小组进行信息汇总和处理,最后再回到自己原来的小组与其他组员共同切磋研究,从而卓有成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2当学习新知识、培养新能力时,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对于一个探究性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效果当然比个人单独进行要更好。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就可以先让同学们分成小组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词的写作背景,然后各小组成员畅所欲言,通过析意象,品字词,赏意境说出自己对本诗的最基本感悟,在具体的研读过程中,小组成员再次合作,共同探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含义”?学生讨论后可能有如下观点:(1)好一句惊天之语!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仑,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就是当之无愧的珠穆朗玛!(2)词中充盈着雄视天下的气魄,显示出包纳天地的胸怀。显然,这种合作学习比个人完成探究任务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作文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生完成作文,师生明确了评判标准后,每人拿到的是其他同学的作文,然后分组逐篇讨论,一人在读的时候其他人一边听一边随时写下个人的感受,最后小组就这篇作文进行共同讨论,形成一致性的评价,由指定的记录人整理出来。这样合作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评作文的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3遇到开放性问题时可合作探讨对于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先让每个学生都作好充分的准备,经过思维碰撞,互相启发,把个人的发散性思维扩大到整个小组的发散性思维,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总结而形成共同的成果。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很大的好处。近几年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笔者制作了一些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每当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情绪高涨。比如在讲《夸父逐日》时,笔者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作了网页课件《夸父逐日·比较阅读》,提前将课件分享给全班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各小组成员围绕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搜集并整合了大量的信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后,在自己组内交流点评,然后选出优秀的作品在班级里和大家共同欣赏、学习,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网络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也让人非常满意。4当学生出现相异的、具有讨论价值的观点时宜于合作学习观点相异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激情的基点。如学习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在探讨戴望舒诗歌风格时,学生们可能会意见不一,有人认为“雨巷诗人”诗风柔美,有人认为戴望舒诗歌风格政治抒情性强,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契机,组织同学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组内讨论寻找依据,然后再在组间进行辩论。其实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其他的意义。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必须要具有价值。如学完了中外小说鉴赏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就鲁迅的《故乡》、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归纳总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