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在职业学校中教师应如何认识和看待学生?在职业学校教师中,存在这样一些负面情绪:对一些学生感到无语,对一些学生感到失望,对一些学生想到放弃,对一些学生非常厌恶。客观地说,职校教师有上述这些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因为我们不能不承认一个现实:在同龄人中,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是相对不优秀的。他们中有的学习习惯不好,有的自律性较差,有的还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更多的中职学生表现为方向不明、动力不足、浑浑噩噩、无所用心。承认职校教师这些负面情绪的合理性,并不等于同意让职校教师陷入这些情绪而不能自拔。职校教师如何从上述负面情绪中摆脱出来,是我们必须正视并须努力加以解决的关系到职教生态的一个重大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与思考,一个个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工作?我们为什么会面对这样的学生?笔者认为,职业学校教师出现了定位不准的问题。职业学校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与其他类型的教师区别开来,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职业学校教师,是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强调这一点并非多余,因为职业学校教师定位不准的种种表现,绝大多数都与这一点有关。我们比较明确的是我们的“教师”身份,但我们常常忽略甚至忘记的是“职业学校”这个定语。缺少了“职业学校”这个定语,我们就只剩下“教师”这个身份。“教师”与“职业学校教师”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学生相比有着太多、太大的不同,这一点无须赘述。但我想说的是:不论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如何、表现如何,他们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没有了他们,我们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更何况,职业学校学生绝不是差生的代名词,对于他们,不同的评价标准和培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职业学校教师定位不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无法正确看待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我们的学生?我有三点看法:一是中职学生的过去,是由社会、家庭、教育三方面共同铸就的。无论他们现在是什么样子,需要对他们的今天负责的都不应只是他们自己。二是中职学生的现在,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特点鲜明、可塑性很强的,他们将走向何方,我们责任重大。三是中职学生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但他们必须担当起责任。定位不准的教师从一开始就无法接受“职校生厌学情绪较为严重”这一现实。因此,他们对学生的过去没有同情心,对学生的现在非常不满意,对学生的未来也不抱有多大希望。第二,无法耐心对待学生。人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有时候还会有反复,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在职校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是,由于定位不准,许多职业学校教师往往习惯于在管理、约束、限制学生的言行上下功夫。这些做法常常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这些做法显然不是真正的教育。正如教育学者张文质所说:“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第三,无法避免职业倦怠。职业学校教师丢掉了“职业学校”这个定语,以普通教师的身份从事职业教育,必然遭遇诸多碰壁和困惑,碰壁绕不开,困惑解不了,职业倦怠必然而生。当前,许多职业学校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具有挫败感、无力感,无不与定位不准有关。定位准确的职业学校教师一定会有下列表现。第一,他们对待学生具有同情心。这些教师认为,每一位职校生,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生命个体,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因此,必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换位思考,唤醒自己对学生的同情心。第二,他们对学生的成长变化具有耐心。这些教师清醒地知道,要想让学生重塑信心,转变对学习、生活乃至人生的态度,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这一过程是缓慢的、持久的,做教师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他们坚持认为,职业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聆听花开的声音。同时,加强管理与思想教育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因为他们知道,脱离思想教育的管理,必然是反教育的;脱离管理的思想教育必然是空洞无效的。第三,他们对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责任心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没有责任心的教师,既不会有同情心,也不会有耐心。1.他们精心地上好每一节课。备好课、上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