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molAB时吸收bkJ热量B.该反应热Δ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时放出akJ能量答案:B解析:1molA2(g)与1molB2(g)反应生成2molAB(g)时吸收(a-b)kJ热量,A错误、B正确;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C错误;断裂化学键时吸收能量,D错误。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SO2+O22SO3ΔH=-196.6kJ·mol-1B.H2(g)+O2(g)===H2O(l)ΔH=-285.8kJ·mol-1C.2H2(g)+O2(g)===2H2O(l)ΔH=-571.6kJD.C(s)+O2(g)===CO2(g)ΔH=+393.5kJ·mol-1答案:B解析:选项A中的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物质的状态;选项C中ΔH的单位错误;选项D是放热反应,ΔH应小于0。3.反应Br+H2===HBr+H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热:过程Ⅰ>过程ⅡB.两个过程的反应热是相同的,ΔH=-80kJ·mol-1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过程Ⅰ中使用了催化剂答案:C解析:两过程的反应热相等,A错误;由图知,两个过程的反应热都为+80kJ·mol-1,B错误;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需要吸热,C正确;过程Ⅱ使用了催化剂,D错误。4.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161.9kJ,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CO2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热化学方程式C4H10(g)+O2(g)===4CO2(g)+5H2O(g)的ΔH为()A.+2590.4kJ·mol-1B.-2590.4kJ·mol-1C.+1295.2kJ·mol-1D.-1295.2kJ·mol-1答案:B解析:据题意知放出161.9kJ热量时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为5mol·L-1×0.1L÷2=0.25mol,所以ΔH=-161.9kJ·mol-1×16=-2590.4kJ·mol-1。5.[2013·福建德化三中月考]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S(g)+O2(g)SO2(g)ΔH1,S(s)+O2(g)SO2(g)ΔH2,则ΔH1>ΔH2C.白磷比红磷稳定D.CO(g)+H2O(g)CO2(g)+H2(g)ΔH1>0答案:A解析: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的,所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A正确;固态S的能量低于气态S的能量,所以气态S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放热越多,ΔH越小,B不正确;白磷的能量高于红磷的能量,所以红磷比白磷稳定,C不正确;反应应该是放热反应,D不正确,答案选A。6.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酒精可用作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释放能量的反应C.干冰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个变化是吸热反应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答案:B解析:A项,也存在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此种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错;C项,干冰汽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反应,故C错误;根据ΔH=生成物的焓值-反应物的焓值,可知,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错。7.[2014·安庆模拟]根据如图所示的反应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B.该反应的焓变大于零C.该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D.由该反应可推出凡是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答案:D解析:因为碳酸钙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必有CO2(g)和CaO(s)的总能量大于CaCO3(s)的总能量,焓变大于零,故A、B正确;在CaCO3中,Ca2+和CO32-之间存在离子键,CO32-中,C与O之间存在共价键,故反应中有离子键断裂也有共价键断裂;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C正确。需要加热才发生的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如碳的燃烧反应,就是放热反应,D错误。8.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SO2在接触室中被催化氧化为SO3,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2molSO2、1molO2充入一密闭容器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8.3kJ,此时测得SO2的转化率为5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SO3(g)2SO2(g)+O2(g)ΔH=+196.6kJ/molB.2SO2(g)+O2(g)2SO3(g)ΔH=-98.3kJ/molC.SO2(g)+1/2O2(g)SO3(g)ΔH=+98.3kJ/molD.SO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