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叛逆少年叛逆少年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叛逆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恋心理的某些特征,如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如何正确对待叛逆少年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和教育:首先,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有些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孩子理所应当听父母的话。他们习惯于对孩子居高临下,喜欢对孩子发号施令,要求孩子对自己唯命是从,孩子稍有些不顺从,稍有些异议,便采取高压政策把孩子的嘴堵上。但是这些做家长的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他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简单地服从和遵守父母的命令,当他认为自己对的时候,他会坚持己见,当他认为自己没有受到父母的认可和公平待遇的时候他会开始出现逆反心态。因此,要想减少孩子逆反行为的发生,父母必须改变原有的做法,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沟通交流。其次,批评孩子要把握好分寸。要想减少孩子的对立情绪,家长不能滥用批评,批评孩子前先要弄清事情的原委;批评孩子时要分清场合,尤其不要当众当着孩子同学和朋友的面批评孩子;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更不要贬低孩子的人格;批评孩子时要考虑到孩子的情绪,要选择孩子心情比较好的时候,不要在孩子心情烦躁的时候对他说三道四。最后有一点很重要,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对孩子要多些表扬少些责怪,要经常想想孩子的长处,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找寻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平时受到的表扬和鼓励多了,犯了错误也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批评。再次,要多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事情,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所谓理解万岁,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成人的理解,渴望父母不仅能照料自己的日常上的生活起居,而且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现实生活中不少孩子的逆反就是由于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而造成的。一个好的倾听者往往比一个雄辩的批评家更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逆反问题。在充分了解了孩子所思所想之后,父母可以对孩子的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判断进行修正,可以明确地指出他的哪些想法和判断是不对的,是父母不能同意和接受的,但在否定孩子的同时,父母也有必要表达出对他的充分理解,孩子如果感觉父母的态度是和蔼可亲,是能够理解自己的,是能够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他自然也会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而不会再与父母对着干。最关键的是,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是对孩子有效教育最好的引导。有些家长没有给孩子做好表率,夫妻之间不能和睦相处,在家里经常口角不断,遇到事情不懂得协商解决,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无休止地大吵大闹。在孩子眼里平时对大人的这些做法看多了,他就自然会受到影响,自然就会跟着大人学,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逆反的习惯。因此,为了使孩子更服管教,做家长的必须首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看看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是否给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否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有没有做到。无论何时,都要给孩子做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