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技巧点拨古诗词鉴赏技巧点拨虎林市高级中学由虎林市高级中学由莉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1、“月”是客观的景物,没有感情色彩。而在这首诗中的“月”,寄寓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内心深深的思乡情怀。这种能够传达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歌中称为意象。2、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明朝的诗评家胡应麟曾说过:“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只要把握了诗词中的意象,就不愁对整首诗境的领会了。领会意象领会意象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意意象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诗含蓄、凝练言在此意在彼景、物即为客观之象情、志即为主观之意意象举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象的辨识:“意象”①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②但更多的情况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花秋月、寂水寒山、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小荷残菊、鹧鸪杜鹃等等。意象的特点:这些形象浸染了作者的感情,作者的主观之“意”“意”和客观之“象”“象”融为一体,这就是所说的“意意象象”。意意象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重点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这是由于“柳”和“留”谐音,借以表达惜别,依依不舍之情。而行旅之人见到柳就会引起起缕缕离愁,生发思乡之情。因此说,折柳寓有惜别怀远惜别怀远之意。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数不胜数,我们要熟悉常见意象意象的一般象征意义。说一说你都了解哪些意象的寓意?说一说你都了解哪些意象的寓意?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美人神女灵修•羌笛竹笛羌管蟋蟀•青鸟鸿雁雁足尺素•白雪玉壶冰心离别、游子凄凉悲愁高洁隐逸国君思乡音信、书信高洁小组讨论后指出下列各组意象中的含义。小组讨论后指出下列各组意象中的含义。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高山奔流上天入海雄关沧海大江长风松菊梅竹兰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关山(月)杨柳兰舟长亭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睢鸠鸳鸯蝴蝶鹊桥南山幽居禅寺多与豪情壮志相谐多用来表达高洁情操用于传递孤独惆怅多用作挥写离别之苦多藉此抒发闲情逸致多喻以甜蜜、幸福与爱恋多与隐逸情怀相连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有人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分析诗歌中意象的寓意的方法一、通过联想,抓住相似点,由物及情,由物至理。二、串连意象,整体感知,发挥想象,把握意境。三、把握常见意象的固定寓意。一、从外在形态上来联想。月圆团圆无法团圆思乡怀人1、游子思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边塞悲愁边关的将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想,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诗人用这种情结,创造出了月与边塞苍茫悲壮的空间美。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从内在情绪上联想残月人缺分离孤单寂寞内心凄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