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五年四班李泽群家长阅读一本好书,不但可以增长孩子的知识,更能净化孩子的心灵。适宜场所、充裕时间、合理方法都能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的阅读习惯。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科学而惬意的阅读环境呢?看看我的做法吧,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首先是场所求合适英国当代著名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阅读总是需要场所的。”而说起对于阅读场所的要求便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儿童阅读的场所,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往往,家长在选择阅读孩子的阅读地点时总是不拘一格,有床、沙发、地毯、书桌等。尽管地点各不相同,但都能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的、不受干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摆放着丰富的、孩子喜欢的读物,可以让儿童重温享受阅读中的自在和快乐。值得一提的是,调查显示,91.5%的孩子拥有存放自己书籍的小书柜,90%的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有专门的阅读场所。可见一方书柜也是营造一个良好阅读场所的不错选择。好的阅读场所能够让儿童对阅读的兴趣更持久、阅读时变得更专注。其次是身体力行,成为孩子的读书伙伴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但凡热爱读书的父母,自己的孩子也会对书籍情有独钟.要让自己的孩子喜欢读书,父母就得为孩子做出榜样.在教孩子从小爱书读书,营造家庭读书氛围方面,犹太人堪称楷模.一个典型的犹太人家庭,有个风俗,犹太人的母亲在自己的孩子出生后,总会在一本书上滴上一滴蜂蜜然后让孩子去舔,以感受书籍之甜,阅读之美!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对他来说,父母同他一起读图画书是一种最快乐的事情.每当在他身旁为他读书时,他就会感到亲切、愉快.这时,他会感到,父母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爱的人,父母的声音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在共同读图画册时,父母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情的变化必然通过声音表现出来,以此唤起孩子的共鸣,引发孩子对阅读图画书的兴趣.在孩子逐渐长大后,父母就可以和孩子同读一本书,然后和孩子就自己的感受或某一个问题进行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充分肯定孩子的想法,并表现出对他的发现的赞赏.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平等,而且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拥抱”下,孩子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思维活跃了,表达流畅了,慢慢地,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会变成了“我要读、我要说”.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喜爱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必须要从自己做起,热爱读书,并用自己的良好行为诱导孩子,成为孩子的读书良伴.最后是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现在不少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便为孩子指定了许多的作文书,供他们阅读,以提高作文水平;孩子如果不从,就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威逼利诱,采用没收其它的课外书籍等极端的手段.其实,这是一种急进功利的做法,难道孩子啃完了几本作文书就可以提高作文水平了吗?阅读,是一种需要投入情感的行为,会因为喜爱而投入,因为投入而感悟,因为感悟而内化.据对353名十岁左右的孩子的调查表明:64%的孩子乐于阅读故事、小说、任务传记类的书籍.而这种选择是符合他们的性格、爱好、心理特点,那些书籍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能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的书籍是他们最喜爱的,如我国作家杨红缨的《淘气包马小跳》、《哈利·波特》、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等系列作品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书.其次是描述奇人异事的书籍,孩子们也津津乐道,因为这些书籍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儿童的思维趋于形象、直观,他们更乐于阅读一些生动的、形象的、符合儿童思维的书籍.当人们把几种不同类型的书,如童话故事、科普书籍、历史故事、传记文学等放到不同年龄孩子的面前,他们大多数都能各取所需.因此,家长也可以用这个办法来判断孩子对于阅读的心理需求,在指导时做到方法科学、指导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