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思考自律---------教师专业化的素养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文化路小学洪雪英2014年10月23日下午,我听了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魏巍的关于《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专家讲座,深感教师职业内涵之广博和肩膀担子之重要。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具有浓厚学术味的词语,对于我们基层教师而言,并没有多少明确的概念。倡导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本身就说明我们的职业身份与我们的职业要求之间是存在着巨大差异的。究竟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就其本质内容来看,应该包含专业知能、专业智慧和专业精神三个方面。专业知能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智慧是指教师的行为水准和工作技巧。专业精神则是教师基于自我期待而表现出来的风范与活力。专业知能是教师专业的前提;专业智慧是教师专业的关键;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的动力。这三个方面在教师专业构成中是缺一不可的。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一、勤于学习,做一个博学的人。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前提。一个富有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想有作为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扎扎实实地多读些书。学校首先是书籍。孩子的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值就越高,越崇拜,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泛起,浮荡的灵魂也渐渐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地契入现实、介入社会、创造生活。读书的人生,才是丰富,聪慧强大而有意义的人生。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只有读书、思考、写作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才是改变广大教师生存状态的最佳投资。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思考,可以使教师的精神不再空虚,生命不再苍白,人生不再无奈;而写作,可以使教师的精神更加专注,生命更有意义,人生充满希望。这三者,对每位教师而言,都是能够做到的。假若我们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随时随地为提高自己持续不断地努力;假若我们能够边读书、边反思、边写作,能够集教育者、学习者、思考者、研究者、实践者、写作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我们的精神生活就充实了,人生就更有意义了,那么专业化的成长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二、勤于思考,做一个智慧的人。教师拥有什么,他才能够给学生什么。教师只拥有知识、技能,他就只能传授学生知识,训练学生技能;教师拥有智力、能力,他才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惟有智慧才能启迪智慧。有人曾据此把教师分为四种:第一种是讲课能深入浅出,很深奥的道理,他能讲得浅显易懂,很受学生欢迎,这是最好的老师;第二种是深入深出,这样的老师很有学问,但缺乏好的教学方法,不能把深奥的学问讲得浅显易懂,学生学习起来就费点劲,这也是个好老师;第三种是浅入浅出,这样的老师本身学问不深,但却实事求是,把自己懂得的东西讲出来,这也能基本保证质量,也还算是个好老师;最糟糕的是第四种老师,浅入深出,本身并无多大学问,却装腔作势,把本来很浅近的道理讲得玄而又玄,让人听不懂。三、勤于自律,做一个高尚的人。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传授知识。可是我们更多的时候,却把这个最基本的目的当作了惟一的目标。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使混浊的人生变得清澈,沉睡的生命得到觉醒。通过教育,人要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人以外的任何生物,更不是他人的什么工具。这时的施教者,必须是一个自身人格完善者和自身生命觉醒者。这是对一个教师的最起码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必须达到的境界。人格残缺者不能做教师,生命处于迷状态的同样不能做教师。任何人都想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究竟什么才是良好的教育呢?能够使我们获取高分的教育就是良好的教育吗?显然不是,良好的教育应该不仅使我们获得渊博的知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性情,而且应该使我们秉有宽广的胸怀,远大的理想,高贵的人格。具体而言: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