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体会一、情境体验,感悟内化在品德与生活是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幼儿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而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活动的主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幼儿主动参与,获得真切的体验,并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让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等展开,真诚的对话,产生思维的碰撞,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达到话谈情理,心靠紧的境界。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进行调动,让幼儿大胆表达对真实生活的体验,通过自身的观察、访问家长与幼儿等活动,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间的讨论,扩大幼儿的自身体验。二、实践体验,扩大空间相对于情境体验而言,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宽大无比的空间,在新课程指导下的活动,已不只是局限在教室的活动,幼儿园、社区、商场、大自然,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幼儿学习的课堂,我们应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集合各方的有利优势,家园结合,社区与幼儿园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活动,提供幼儿成长的必须体会,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三、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应精选围绕着教学目标、简洁易用的,具有生活性、科学性、典型性、时效性的资源作为学生的课程资源。开放性的品德与生活是教学课程的一个基本性质,教学内容必须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能与生活相互联系,这也是品德与生活教育的传统优势,更是新课程教育下需发扬光大的教育理念,教师应从教材、师幼、环境等途径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让教学成为幼儿的喜爱、促进幼儿发展品德的活动。四、即时评价,事半功倍评价反馈指课堂的即时评价。教师应通过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即时评价,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没有教学目标的课堂,就如同失去电脑中心的CPU。没有了目标,CPU再先进、仪器再精密也会失去作用。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准确把握目标。目标找准了,活动就有实效,这样,我们的品德课堂定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要始终要以活动教学的精髓为指导,处理好教师与幼儿、教材与活动、教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指导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用心体验教学感受,知、情协调,内、外化统一,便能充分激发幼儿读书的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