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二面角的求法教学说明及教具使用:这节课计划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在问题解决以及反思过程中,研究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一般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在一题多解时加以灵活运用。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用静态视频信息多,而动态视频信息很少,故采用传统的板书加小黑板,没有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教学目标:1、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总结出二面角的几种求法,使学生对二面角的各种解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2、通过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及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数学直觉,以便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问题时能够选择恰当的方法。3、通过平面和空间两个命题的类比及论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对问题的探就能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二面角的求法难点:如何在解题中选择恰当的方法教学设计:一、复习基础知识:1、二面角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3、二面角的取值范围:0°——180°4、找二面角平面角的方法:⑴定义法:选择一个平面内一点向棱作垂线,再由垂足在另一个面内作棱的垂线。此法得出的平面角在任意三角形中,所以不好计算,不是首选办法。⑵三垂线法:从一个平面内一点向另一个面做垂线,再由垂足向棱作垂线,连结这个点和棱上垂足。此法得出的平面角在直角三角形中,计算简便,常用此法。⑶垂面法:作二面角棱的垂面,该平面与二面角两个面的交线即为二面角的平⑷射影面积法:二、例题讲解:例题:已知正三角形ABC,PA⊥面ABC,且PA=AB=a,求二面角A—PC—B的大小。定义法:(法一):过B作BD⊥PC于D,过D作DE⊥PC于D,交AC于E,连结BE,则∠BDE就是此二面角的平面角。(法二):过A作AD⊥PC于D,过D作DE⊥PC于D,交PB于E,连结AE,则∠ADE就是此二面角的平面角。三垂线法:(法一):过B作BE⊥AC于E,过B作BD⊥PC于D,连结DE,∵PA⊥面ABC,∴面PAC⊥面ABC,∴BE⊥面PAC,∴ED⊥PC,则∠BDE就是此二面角的平面角。∵△ABC为正三角形,∴BE=在Rt△ABC中,E为AC中点,则DE=∴tan∠BDE=∴∠BDE=arctan(法二):过A作AO⊥面BPC于O,连结PO并延长交BC于F,过O作OD⊥PC于D,连结AD,则∠ADO就是此二面角的平面角。射影面积法:(法一):过B作BD⊥AC于D,连结PD,则△PDC就是△PBC在面PAC内的射影。(法二):过A作AO⊥面BPC于O,连结PO并延长交BC于F,连结OC,则△POC就是△PAC在面PBC上的射影。练习: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AB中点,沿DE、EC把正方形折成四面体,此时A、B重合为点P,求面PCD与面ECD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小结:1、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射影面积法。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正确而合理的定位,要在正确理解其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其基本特征,并灵活运用它们考察问题的背景.定位是为了定量,求角的大小往往要化归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解,利用找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把问题进行化归。3、两个数学思想:将空间向平面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