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劳动力技术装备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影响下列事物变化的因素:1、扬州城郊以生产菜肉乳蛋为重点2、扬州城郊绿化灌木黄杨大力发展,价格下跌,滞销严重3、产于云南的荔枝大量运往北方4、荷兰的鲜花运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市场需求----市场需求量变化-----交通运输及保鲜冷藏技术条件改善-----交通运输及保鲜技术改善5、广深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交通及市场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政策资料:天然橡胶是一种典型的热带经济作物,过去只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有少量种植。但近年来,我国培育的良种天然橡胶已经可以生长在北纬32度的浙江省北部地区,难道北纬32度的浙江也变成热带了吗?肯定不是,那么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什么原因呢?资料:以前,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会购买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大白菜存在家里,如今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请问是为什么?除了利用温室改造热量条件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不利的自然条件可以进行改造呢?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在农业区位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区位影响并非是决定性的说明: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我国将橡胶生产向北推广到北纬32度,将双季水稻的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又如:丘陵可以通过人类活动改造为梯田人们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人们在干旱的地区通过人工灌溉发展农业生产地形热量水分说明: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A、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改造自然因素需注意的问题•1、要根据当地经济技术条件•2、要考虑投入和产出比,有利于保护环境。•3、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3、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和利用、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和利用33、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和利用、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和利用下图表示某种农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下图表示某种农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回答下面两题:据图回答下面两题:11、阶段一影响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阶段一影响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A、地形平坦、地形平坦BB、气候优越、气候优越CC、距城区近、距城区近DD、水、水源充足源充足22、阶段二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阶段二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A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CC、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DD、交通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交通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B、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相对不变,而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1)、市场区位及需求上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为突出,如郊区农业。城郊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促进跨地区和世界性的农业地区专门化。如我国的南菜北运、鲜花王国荷兰等。下列农业生产活动是怎样利用和改造自然因素:•(1)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2)塑料大棚栽种蔬菜。•(3)云贵高原修筑梯田。•(4)三江平原沼泽地排水发展种植业。•(5)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6)西双版纳的多层人工经济林。(改善水源)(调节阳光、温度、水)(改造地形)(改造水分条件)(改良酸性土壤)(光照垂直变化的充分利用)判断下列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1、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2、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3、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4、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5、城郊的园艺、乳畜业6、江南丘陵的茶7、以色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