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1.追问法。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顺着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究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直接采用“为什么”。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质疑的精神,质疑模棱两可解答的正确性,质疑正确解答的简便性,质疑结论的过程性,这并不是无谓的钻牛角尖,而是一个现代学生应具有的数学精神。例如,初次教学倍数的认识时,一些学生对课本上的主题图不太理解:一行蓝花2朵,另一行黄花6朵,为什么黄花是蓝花的3倍不是2倍?图中的黄花为什么2朵2朵一圈?数学概念具有二重性,既表现为一种过程操作,又可以表现为对象结构与结果性,这样的追问能更好地展现概念动态的过程操作,重视概念教学的两个方面,更好地理解概念的本质。2.反问法。根据教材或教师所讲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相反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全班同学一起判断问题的真伪,尝试运用已学知识进行解决,进一步巩固知识。例如: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吗?为什么?一般而言,原命题正确,其逆命题未必正确,可以通过命题的反问,列举反例,巩固概念。反问法亦可以看成是对学生元认知的调节。利用元认知的控制,学生会以“我这样操作对吗?”,“结论得出的理由是什么”等这样的提问来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3.类比提问法。教师要鼓励学生比较数学对象之间的异同点,根据一些相似的概念、定律、性质的相互联系,从比较和类推中提出问题。例如,在进行二年级“认识倍数”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倍数与乘法、除法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数量之间的关系,倍数与之前所学习的除法有何异同。此处的引导提问,意在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辨析。4.小组合作提问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共享。运用“头脑风暴法”前,要建立和谐的提问氛围,即先不要评价别人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提问,也可根据别人的问题进行二次加工提问,等等。问题多了,学生思维才能打开,在不断辩证、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巩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各种统计图的比较,教学时教师提供了学生参加队干部竞选的数据资料,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可以怎样较为清楚地展现每个人的得票情况,并合作制作统计图,从而体会不同的统计图在反映数据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