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评选参考标准及课例视频标准-2-“优课”评选参考标准一、教学设计(一)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目标明确、具体、可行,体现学科、年段及学生认知特点。(二)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精选教学内容,正确理解和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安排合理,容量适当,重难点清晰。(三)教学步骤清晰明了,循序渐进。教学结构完整,方法多样,具有鲜明的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四)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五)作业设计体现差异性,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作业形式活泼,能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二、教学实施(一)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切实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工作,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二)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生态,师生互动多元,有效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三)能针对不同层次与个性的学生,采用个别化的策略进行积极地干预。尤其关注学习困难或遭遇问题的学生,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提升,走出困境。-3-(四)教学深入浅出,点拨得当,反馈及时。教学评价富有激励性和针对性。能根据课堂生成灵活调整教学流程与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全面发展。(五)注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渗透学法指导,精讲多练,举一反三,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生活中的运用,目标达成度高。(六)课堂提问富有启发性,开放性和针对性。善于运用问题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持续学习。为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支撑和导引。(七)有独到的学科思想和教学策略,基本形成个人特有的教学风格。三、教学手段(一)能够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或网络平台,以及直观教具等进行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二)准确选择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资源组织恰当、丰富、有实效,真正体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三)资源内容丰富,链接便捷,操作简单,使用熟练。媒体运行稳定,响应及时,播放流畅,学生关注度高。四、学生活动(一)学习积极主动,活动参与度高,学习情绪高昂,提升明显。(二)善于倾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与创新表达的欲望强烈。(三)有多边、多样的信息联系,能与教师和同伴展开协作-4-学习,学习共同体相互依赖度高。(四)能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图文资源、资料袋等)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高质量表达。(五)具有问题意识,提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能联系实际,及时迁移运用所学知识。五、专业素养(一)运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清晰、准确、简练、生动、逻辑严密,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二)教态亲切、自然、大方,非言语行为呈现合理。(三)富有教学机智,课堂调控能力强,做到因势利导,顺学而教。(四)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丰厚,专业功底扎实,无知识性错误。书写规范,工整,美观。六、技术标准优课的视频制作符合附件3的要求。-5-“优课”课堂实录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根据“优课”活动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课堂实录视频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一、前期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每课时长应在35—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二)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录播室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三)课程形式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四)录制方式及设备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2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6-3.录音设备:使用多话筒录音,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