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杨绛杨绛(杨季康的笔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文学研究专家。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等,译有《堂吉诃德》等。作家小传“我们仨(sā)”杨绛与钱钟书钱钟书夫妇和女儿钱媛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默读课文,积累字词: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语,借助书上注释及工具书加以解决。慌(huānɡ)恐、肿(zǒnɡ)胀取谛(tì)、蹋(tǎ)败伛(qū)着背、骷(ɡǔ)髅(lǒu)攥(zhuàn)着、滞(zì)笨愧(ɡuì)作(zuò)、荒避(pì)镶(xānɡ)嵌(qiàn)惶(huánɡ)(zhǒnɡ)缔(dì)塌(tā)(yǔ)(kū)(lóu)(zuàn)(zhì)(kuì)怍僻(xiānɡ)一起来找错正音正形字词积累重点强调:塌()败:伛():翳():滞()笨:愧怍():tāyǔyìzhìzuò塌陷破败弯腰曲背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呆滞笨拙惭愧字词积累补充扩展: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攥(zuàn):握惶(huáng)恐:恐惧不安骷(kū)髅(lóu):没有皮肉毛发的尸首或头骨速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你能用两个词语来概括老王的一生吗?(提示:生活、为人两方面考虑)苦善1、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2、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走近老王老王苦苦善善职业:蹬破旧三轮,文革期间被取缔生理:一只眼是瞎的,有夜盲症居住:荒僻的小胡同,小屋破烂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拿车费心不安去世前一天,还拿香油、鸡蛋上门感谢1、常坐老王的车;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报酬;3、送来的香油、鸡蛋也把钱给他;4、关心老王的生活;5、女儿送老王鱼肝油。常问起老王的情况。为老王感到悲酸,对老王关心、同情。关心他人极富爱心(善良)事件:语言:心理:我和家人是什么样的人?返回小结•可以说这篇文章不仅仅写了一个人的善良,而是写了一个异常善良的人对另一个异常善良的人的怀念,是写善良的人们在恶的年代里的相互取暖。我们在看到老王的人性光辉时,也读出了作者的至善。阅读课文,哪些细节打动了你?最让你怦然心动的是哪一段?要求: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并朗读感受最深的段落。▲四人小组讨论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作者是怎样组织,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1、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生理:一只眼是瞎的,有夜盲症送钱先生看病,拿车费心不安老王苦善职业:蹬破旧三轮,文革期间被取缔居住:荒僻的小胡同,小屋破烂带送冰块,车费减半去世前一天,还拿香油、鸡蛋上门感谢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逻辑时间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1、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33、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孤苦伶仃但又善良纯朴、老实厚道、有良心、懂得关心人的人。作者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平等互爱(人道主义精神)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样的精神才能象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想一想想一想善极富爱心既然“我”也关爱老王,为何文中还说“愧怍”?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与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与老王相比,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追问追问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是哪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