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1、听故事古时候,有个人叫阿福,这一天,他来到裁缝店做衣服,裁缝师傅用手在阿福的身上量了量,阿福的身长3拃,就让徒弟记了下来,又量了袖长和肩长,这时,师傅突然有事要外出,就吩咐小徒弟把衣服做好,小徒弟认真地用自己的手量好了3拃,裁布,缝衣。衣服做好了,阿福高高兴兴地来试穿,结果却很失望,因为衣服太小了,穿在身上遮不住肚皮,师傅着急地用手量了量,生气地问徒弟:“告诉你身长是3拃,怎么做成了2拃?”徒弟纳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2、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那怎样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3、小结: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二、介绍测量工具,揭示课题1、你有尺子吗?拿出来看一看。哇!有这么多尺子啊,别看你们的尺子有这么多的花样,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地方,请小组内4人拿出你的尺子,找一找相同的地方。观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学生尺上的相同点。交流:介绍刻度线,认识刻度问:这些数都是从几开始的?2、揭示课题Cm,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认识的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所使用的国际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认识1厘米(1)指一指你能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吗?(指名台前指一指)你还能找出其他的1厘米吗?小结:在直尺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2)比一比1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说说1厘米给你的感觉怎么样?小结:所以一般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3)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找一找。2、认识几厘米问:你知道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里是4厘米呢?你知道你的直尺上一共有多少厘米吗?从刻度2到刻度7是几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3、量一量谈话: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现在咱们就用厘米来作单位量一量。(1)出示课本51第1题,比较哪种量法正确提问:你觉得在用尺量物体的长度时,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从刻度0开始,尺子放正,看另一端是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学生自己动手量课本51页第2题(3)刚才我们量的物体都正好是几厘米,有的时候,我们量的物体不是正好几厘米的怎么办呢?请看课本51页第3题学生测量,思考小结:当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看它最接近几,就说“大约几厘米”4、估一估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手掌,估计一下,大约几厘米,量一量,看你估计的准不准估计一下食指有多长?量一量。5、画一画刚才我们学会了用尺来量长度,如果要用尺来画一条线段你会吗?(1)在作业纸上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别忘了标上刻度。(2)再请小朋友们画一条比它长3厘米的线段。(先想比它长3厘米是几厘米再画)标上长度。四、总结全课课后请小朋友找一找教室里、学校里、家里面你比较感兴趣的或者比较喜欢的东西,用尺去量一量他们的长度,我们下节课来交流好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