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教学反思运球是水平二领域目标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学好篮球基本技术的关键项目之一。本课主要是通过创设合作探究和游戏活动,让学生们熟悉球性,提高控球能力,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团结、拼搏、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高控制球的能力。教学难点是抬头运球,手脚配合协调。我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成三部分:1、准备部分:安排了几个球性的游戏,(1)让球跳起来。教师设疑,怎样用一只手将地上的球跳起来?每2~4人拿一只球,自己去动脑筋。看哪组让球跳起来。尝试、探索、发现将帮助学生有所收获。(2)耍球。在这里安排了手指拨球、单、双手抛接球、膝关节绕球等。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学会创编新的玩法,并敢于向同伴展示。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对小篮球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球的控制能力,发展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为基本部分的运球练习和传球做好了准备。2.基本部分:(1)原地/行进间运球:复习原地运球,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运球的手形,触球的时机和部位,前臂带动手按压篮球。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练习:①原地高低运球;②各种姿势的运球;③运球报数;④拍球比多。通过这些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球性,同时也养成运球时眼睛看前方的习惯。在学习、巩固、提高运球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同学的演示,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知、熟悉动作来启发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练、练中获、获中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了教学任务。(2)行进间运球:通过教师设计的几个小游戏:直线运球、曲线运球、运球追拍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行进间的运球方法,总结出行进间运球的要领:上体前倾膝微屈,五指分开肘为轴;用力按球侧后方,大步奔跑要跟上。在练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相互交流与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抬头运球、控制球、保护球的能力,同时学会与人密切协作。最后,设计了一场“运球绕障碍比赛”,让学生将所学的运球技术在游戏竞赛中得以展示。3.结束部分:师生在《幸福拍手歌》音乐伴奏下,进行放松练习。如当听到拍拍手,搭搭肩,跺跺脚时,可按老师的动作快速原地拍球2下,当然也可以跟教师做得不一样,自己创新放松动作。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他们想象的能力,展示他们的才艺。本节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线进行教学,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手段与方法,由易到难,从简到繁,层层深入,以活动和游戏为载体,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行进间运球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从整堂课来看,教材搭配合理,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一、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投入主要是根据兴趣来定的,对于他们喜欢的课程他们会乐于学习。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将游戏贯穿整堂课,通过设计多样的游戏,有目的地使学生十分有兴趣地地参与游戏练习,并在练习中掌握运球的动作技术。学生还在游戏中通过互相指导、帮助,培养了合作、探究、团结、竞争的精神,既做到了以玩促学、以趣带学,也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真正的体验到了体育的兴趣,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标。二、注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是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师讲解或评价偶尔会出现一些自顾自玩球和说话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时地变化手段来约束这些不太自觉的学生。例如:看哪一组最安静。最安静的组可以获得竞赛的优先出发权。这样一来,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由于求胜心和组内舆论的压力也都非常自觉的遵守了课堂纪律,从而养成了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注重即时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体育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时性评价是体育学习评价中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学中对学生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