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体会第二小学杨秋玲寒假期间,按照学校要求我重新学习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一谈本次学习的收获: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兴趣,感兴趣,学生才能乐于学,才能学好。因此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现在我们正学习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课堂上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算式,并告诉他们老师能马上说出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孩子们都很好奇,老师怎么算的那么快。我又出示两道除法算式333除以3和333除以4,计算这两道题并观察比较它们的商,你有什么发现。不一会孩子们跃跃欲试,都想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我想课堂上教师应多设置各种悬念,使学生能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当中,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新知识,并体验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二、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例如我们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回家先预习,把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拆开,观察它们各有几个面,哪几个面的面积相等,怎样才能求出它们的表面积,课堂上我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在组长的组织下完成课前小预习,最后组织学生汇报。整堂课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在做练习求鱼缸和烟囱表面积时,孩子们得心应手,不用我强调,他们就知道哪些面不用算,因为他们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所以变得越来越自信。他们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三、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困生每天也能进步一点点。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我班有个学生叫孙玉浩,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外出打工,他和大伯生活在一起。这个孩子反应慢,你要想让他学会点东西那是相当费劲,有时费好大劲学会一点,明天再问他又都不知道了。有一天给他讲题,我越讲声音越大,我发现他鼻尖冒汗,眼泪在眼圈转。孩子怪可怜的,我想:着急没有用,于是耐下心来,课堂学不会,放学再辅导。我又联系家长,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孩子大娘说了:“你就放弃吧,这孩子他爸小时候就这样。”我说:“孩子还小,这么小就放弃学习,那就没有未来了,我当老师的都能不放弃,希望家长也能承担起责任。”这孩子虽然学习差,但跑得快,去年还参加了县运动会。我鼓励他不要放弃学习,你跑得快将来一样有出息。有付出就有收获,去年期末考试他语文数学,都得了70多分,我想:教师的宽容与关爱也能点亮孩子前行的路。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使我们的教学舞台更加精彩使我们的教学硕果更加丰硕,教师们,努力吧相信教育的明天因为有了你我的加入会更加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