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1、农业改造2、手工业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实质:1、农业改造(1953——1956年)(1)原因:因为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难以解决生产中的许多问题,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建设。(3)形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2)措施:一、三大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报名参加合作社。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2、手工业改造(1953---1956年)(1)措施:(与农业改造相似)——在农业合作化的影响下,党引导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建立手工业合作社,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2)形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同仁堂的公私合营同仁堂的商标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受到毛泽东的赞扬。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1954—1956年)(1)形式:公私合营(2)政策:实行赎买政策(3)赎买政策的意义(评价):——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天津盛锡福帽厂实行公私合营上海部分工商业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二、三大改造的完成★1、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本课知识再现一、三大改造1、农业改造(1953---1956年)(1)原因(2)措施(3)形式2、手工业改造(1953---1956年)(1)措施(2)形式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1954--1956年)(1)形式(2)政策(3)赎买政策的意义(评价)二、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1、意义2、缺点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2、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把分散的()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走()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改造的完成个体农民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化即堂反馈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是何时?——1955年4、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是何时?——1956年5、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1956年底6、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