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实数》教案设计第六师五家渠市一0二团学校马智德6.3《实数》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教学对象:七年级(1)班学生2.教学学科:数学3.课前准备:(1)安排学生预习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53﹑54、55页。(2)安排学生复习有理数和数轴的相关知识。教学课题:1.使学生认识实数的意义。2.使学生能按要求对实数分类,领会分类的思想方法。3.使学生认识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4.使学生能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3节《实数》。2.教材分析: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及无理数的基础上,将数的范围扩充到了实数,让学生对数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总结出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实际背景。使学生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关系,能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本节内容也是后继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的基础。3.学情分析:通过学生近期对无理数的相关知识学习掌握情况,作业情况,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对有理数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实数相关知识的掌握较好。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及无理数的基础上,将数扩充到了实数范围,学生通过对无理数知识学习并结合有理数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类比中学习实数的相关知识。学生掌握利用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是本节课的难点。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实数概念和的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②.使学生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③.使学生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比较实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有理数和无理数概念及意义的了解,掌握实数的意义。通过对实数如何分类的探究,使学生增强分类意识;在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的过程中,将数和形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实数分类的练习,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在探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5.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实数的意义,并能对实数进行分类,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的关系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6.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实数的概念及分类7.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上网搜索有关实数的教学资料,有选择性制作PPT课件,用于课堂教学。8.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1.什么是无理数?什么是有理数?举例说明。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3√8,√3,-3.141,π3,227,-,78,-3√2,0.2020020002…,1.414,-0.20202…,-√7有理数集合无理数集合(我们把这两个数的集合合起来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数的集合----实数集合。那么同学们可以试着给实数一个初步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数概述并板书: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教师点明:实数可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一)提出问题以前同学们学习过有理数有正数和负数,实际上无理数与有理数一样也分正负,下面讨论一下把刚才的那些数分别填入相应集合内3√8,√3,-3.141,π3,227,-,78,-3√2,0.2020020002…,1.414,-......0.20202…,-√7正数集合负数集合(二)议一议1.对实数进行不同的分类。学生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在实数概念形成的基础上对实数进行的分类,上面的数中有0,0不能放入上面的任何一个集合中,学生容易遗漏,所以要强调0也是实数,但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单独作一类。提醒学生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按同一标准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课堂提问:(1)在有理数中数a的相反数是什么?绝对值是什么?当a不为0时,它的倒数是什么?2的相反数是什么?35的倒数是什么?3、0的绝对值分别是什么?那么无理数√5的相反数是什么?绝对值是什么?倒数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纠正)(2)如果将所有有理数都在数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