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中的朗读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教学中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他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缺少朗读方法的指导、不少老师不重视朗读指导,特别是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我们的课堂中很多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文本的内容的挖掘上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理解课文上而忽略了朗读的训练,那么如何落实有效课阅读中的朗读指导呢?下面我就从我的教学实际出发谈谈我的认识。一、课前(自主学习)中的朗读指导1、明确朗读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非常重视。四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每一个学段的具体要求也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阅读的内容特点明确朗读的要求,在课前学生自主阅读的之前帮学生明确朗读的要求。2、自读自悟倡导个性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朗读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同一件事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这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性格、生活经历、心境、所处的时空、观察的角度等。因此,他们的朗读也决不会雷同。因此,课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既给了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这样的自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好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习惯。3、渗透自读方法课前学生自主阅读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指导,因此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渗透自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针对重音、停顿、语调、语气、语速等几方面渗透自读自悟中的方法指导。二、课堂中的朗读指导1、交流互学在对比中指导朗读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交流朗读体会,学生个体自读时难以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有时找不读的感觉是对难免的。而在读中相互比较相互启发,个体的体会会立刻感染群体,使大家豁然开朗,教师应及时点评,以点带面进行指导,要有重点地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读出感情,2、入情入境在移情中指导朗读移情是朗读指导的重要方法,朗读指导需要通过课文言语创设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创设朗读情境的方法越来越多,比如:教师以生动的讲述创设情境,以图片、影像创设情境,以音乐烘托情境,以分角色朗读创设情境,以课本剧创设情境等。有效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融入文本,与文本达成共鸣。如我在教学《冬不拉》(语文S版第十册),出示重点句“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在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情境中指导学生朗读。师:请大家认真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自读后):我想到在高山上行走,会很难走,而又是一座座高山,我感受到王子这一路艰难。生:我仿佛看到王子一行人正坐在简陋的木船里要渡过黄河,忽然一个浪潮涌来,小木船眼看要被大浪吞没了,真是令人心惊胆战。师;刚才几位同学展开想象,令我们感受到王子这一路的艰辛(依次出示高山、树林、河流等图片)请大家带着想象读读这些句子,读出王子的艰辛和不易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指导上来,可以启发学生回忆类似的生活经验,甚至再切身体验一下,从而在朗读中自然流露真情。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课文,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带领学生在情境中朗读课文。课堂上,学生进入到了这种情境,朗读非常投入,读出了王子这一路的艰难。3、适时导悟在感悟中指导朗读“导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达到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有深层把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