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力量(一)话题解读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人格包括两部分: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有的人动作缓慢。气质和性格这样构成了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但在幻想、梦、失误、精神病症状等情况中可以知其运动的真象。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是人格的指挥部分,它决定本我的各种要求是否允许其满足。因此,自我是本我与外界之间的中界者,是本我与超我的调停者,它按照“现实原则”行事。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是进行纠察的人格部分,代表良心或道德规范。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儿童在与父母接触中,通过摄取机制将父母的人格及祖先的社会道德变成自己的东西。有这样的事实:虽然人格往往具有稳定性,但是他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但社会及文化因素对人格有决定性影响。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还表现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例如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这里的“勤劳勇敢”的品质便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的人格特征。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的差异(包括家庭结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自尊、蛮横胡闹等。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地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能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家庭确实是“人类性格的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人格特质。个体人格因素对团队绩效有影响,团队人格特征对作业绩效有影响。(二)素材提炼1、名言警句“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马克思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丧失人格的诗人比没有诗才而硬要写诗的人更可鄙,更低劣,更有罪。——雨果应当把荣誉当作你最高的人格的标志。——牛顿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李苦禅2、实例素材万科董事长王石就万科“捐款门”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我宁可事业无成,宁可出国当二等公民,也不愿意委曲求全,不愿意为了财富失去人格,这个是非常明确的。举个例子,有次为了一项业务,某位领导出面干涉,是进口商安排的。吃饭的时候我才知道是这样的安排,当时站起来扭头就走,拂袖而去。当然现在不会了,不让别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