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也是提高个人生活品质的必需素养。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我们的教材,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良好的朗读习惯是要做到读音正确,吐字清晰,并且做到“六不”,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一、精彩范读,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喜欢朗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教师要非常重视范读作用。在老师声情并茂、富有情趣的范读下,定会拨动孩子们的心弦,他们肯定会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的念头,并且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去仿读了。要鼓励孩子们自个儿读,并由其他孩子评价,如果有哪位同学认为自己能比前一位同学读得好,就请他来读。这样,孩子们的朗读兴趣被充分激起了。二、花样朗读,体会乐趣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读为本,以读代讲,避免繁琐的教学分析。如果只顾一味地讲,不求形式的多样,学生们会觉得乏味。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不能如此。所以,在进行语文朗读教学时,就应采取花样朗读。如领读、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比赛朗读、配乐朗读、想象朗读、展示朗读、分小组朗读等。领读,就是带着学生读。在学生刚刚步入二年级时,由于学生的朗读水平比较低,这时就需要老师一句一句领读,特别是遇到一些长句时,我都会把长句分成几部分来领读,然后再领读完整的句子。这时的领读,主要是为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服务的。个人读,包括自由读和指名读。自由读,就是全班同学在同一时间里就同一内容,自己小声朗读。它能让全班同学都能得到训练,并且能边读边想。指名读是单独让某位同学朗读,这种读法能够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并且其他同学也能从中受益。分角色朗读,就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读文,这是他们较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表演朗读,即在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的动作,边读边演。这种朗读方式学生很喜欢,“演读”几遍,就可背诵了。如《笋芽儿》一文中,当笋芽儿钻出地面,睁开眼睛看到美丽的世界时,就有这样的句子:“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在指导这句子的朗读时,我就运用到了表演朗读,边读“桃花笑红了脸”边做动作,即双手腕向内靠,手指向外伸,手心向内,像苗儿状,似乎托着下巴,头部稍偏一侧,眼睛斜视,接着双手左右摇摆,扮柳树摇辫子,最后用手指扮小燕子嘴巴在动。在我这一表演朗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跟着我边读边演了起来。想象朗读,就是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边听录音或教师朗读,边想象。这种朗读方法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集体读,这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方式。在进行这一形式朗读时,有些学生会“滥竽充数”,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次数不能过多。朗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有利也有弊,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时时变换朗读形式,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三、渗透技巧,提高能力朗读,就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语言,它是一项口头语言艺术,所以在平时的朗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做到读音正确、吐字清晰外,还得让学生掌握一些朗读技巧,即通过适当的停顿,读音的轻重,语速、语调的变化以及轻声、儿化的装饰,力求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一)合理停顿停顿是句子内部,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声音的间歇。朗读时,有些句子比较短,就按书面标点停顿,注意各标点不同,停顿的时间也不同,还要避免学生一字一顿或一词一顿的点读或唱读现象。而有些句子比较长,并且句中没有标点符号,这时候,学生就不易把握了。有的同学会一直读,也不会换气,感觉很累,我们教师听了也觉得累,气不顺,所以此时就可以教会学生做适度的停顿了。(二)注意重音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要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等。在朗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