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现代与经典享受别样的课堂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秦敏10月28日上午8时,怀着激动、虔诚的心情我来到了百年名校——东南大学的报告厅,参加“第13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零距离地和数学专家面对面接触,感受他们的数学魅力。刘延革老师的细致、刘松老师的风趣幽默、张齐华老师的睿智真诚、罗鸣亮老师的朴素简单……让我渴望而不可及。现代与经典名不虚传总是站在教育的前沿指引我们航行,聆听名师的课堂,感受名师的风采,给我的心灵以深深震撼。素有“数学王子”之称的张齐华老师执教的《24时计时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模型钟面、一张24小格的纸条、一些时刻小标牌,课堂上没有媒体,没有华丽外表的装饰,但却十分精彩,赢得了在场听课老师连绵不断的赞赏。张老师语言幽默而严谨,游刃有余驾驭着课堂,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格外活跃,给我们带来的是渴望已久的享受。上课之始,张老师问同学们会认时间吗,然后出示3﹕00问同学“这个时间你可能在干什么?”学生回答:“我可能在睡觉,可能在上课。”这时,张老师幽默地说:“完了,自己睡觉上课的时间都搞不清了。”学生在一阵笑后意识到了一天一夜中有两个3时,凌晨3时和下午3时。表面上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自然地复习了普通计时法又引入了本节课的新知——24时计时法。张老师请学生到黑板前拨动时针,纠正学生模糊及错误的概念,使每个孩子明白一天有24小时,清楚界定24时也是0时,它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张老师用一张24小格的时间条连接着整节课,把24小时直观地呈现给孩子们,孩子借助直观地时间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区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活动中感知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互相转换的方法,在活动中张老师不怕学生出错,他巧妙地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在纠错中发现,在纠错中提升,也许这就是成长的美妙之处。课程改革的热潮轰轰烈烈地进行了10年,“情境教学”、“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探究式学习”、“自主性学习”等等这些都是10年改革的成果,总结展望这10年课改,有亮点,有难点,也有盲点。当我们惊叹名师们对教材的大胆处理,巧妙的课堂设计,惊奇不断地师生互动时,我们发现,名师的备课是怎样地对学生进行“前测”,并对“前测”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科学的分析研究,他们有高远的目标意识设定,他们有深厚的数学素养,我想这就是一位普通老师和名师之间的距离吧。现代与经典的课课精彩、场场掌声,带给我们的是教育新理念,教育新方法,值得我们静下心来细细思考,慢慢琢磨。期待着下一届的现代与经典,再一次去享受这样的精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