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的浙江意义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站在加快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推动海洋事业大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发挥海洋资源和制度优势,坚定地承担起加快建设海洋强省、走在海洋强国建设前列的历史重任。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是谱写“两个高水平”浙江新篇章的迫切需要。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两个高水平”的发展目标,这为今后五年浙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入推进海洋事业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既是“两个高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两个高水平”浙江建设的强大动力。从加快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目标来看,实现全面小康,既要让人民过上享用高品质海产品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受多元素海文化的美好生活。从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看,海洋资源不仅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而且在浙江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洋经济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是实现浙江全面开放的有力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汪洋同志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文中强调,全面开放内涵丰富,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建设海洋强省就是要充分发挥浙江开放型经济优势,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努力打造“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新枢纽。我们要勇于探索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对标国际,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开放型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是基于我省海洋发展自身优势和条件的现实选择。浙江因海而名、依海而生,也必须因海而兴、依海而强。海洋是浙江发展的后劲所在。浙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港口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核心任务,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心由陆地逐步转向海洋、缓解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实力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大力发扬敢为人先的浙江精神,充分发挥已有的优势,积极争创新的优势,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努力走在海洋强国建设前列。新时代海洋强省建设的浙江维度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海洋事业的新使命、新定位、新功能,这就需要我们深刻把握海洋强国的科学内涵,结合浙江海洋强省建设实际,诠释浙江维度。着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是海洋强省建设的基础。海洋强省建设应当着眼于整体的、全面的经济局势与经济走向,对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长期有效的规划,从而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海洋强省建设所推进的海洋经济发展还应当是一种渐进性经济发展模式,即浙江海洋经济应当着眼于客观实际循序渐进的推动,而不能急功近利、过于简单地追求速度与效率。着力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是海洋强省建设的依托。建立人海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是海洋强省建设的立足点。生态优美、环境良好、宜居舒适的生活条件,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最能共享的一种幸福。让人民群众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就成为海洋强省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遏制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让浙江海洋生态环境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着力推进海洋科技发展是海洋强省建设的主线。与海洋经济相比,浙江海洋科技实力相对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海洋科教支撑能力不断提升,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约为2.5%,海洋科技贡献率达70%左右。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海洋高新技术发展,为建设海洋强省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新时代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的浙江方略浙江是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指出,“海洋经济是海陆一体化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陆海统筹”作为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指向,这为浙江海洋强省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指出了十分明确的方向。落实这一思想,需要统筹四轮驱动,才能实现再发展、走在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