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第一课时9古诗三首元日“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你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1)开始的,第一。(2)为首。(3)主要、根本。(4)元素。(5)构成一个整体的。(6)货币单位。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节。9古诗三首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日》,看到了我国古代新年的风俗习惯,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去看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第二课时9古诗三首清明9古诗三首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清明节9古诗三首杜牧(803-825)字牧之,唐代晚期著名的诗人。人们把他与李商隐称为“小李杜”。9古诗三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唐·杜牧整体感知朗读古诗了解重点词语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借问:请问。9古诗三首排比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朗读《清明》这首诗的前两句时,要读出细雨纷纷而下的凄凉感;读后两句的时候,要注意“借问”轻声读,“遥指”重读,“杏花村”读的要清晰。9古诗三首大声朗读古诗《清明》:1.用“”画出清明时节的天气。2.用“”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特点的词。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互动课堂9古诗三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排比理解诗意: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此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纷纷:细雨不停地下。9古诗三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排比理解诗意: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断魂:指心情惆怅。9古诗三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排比理解诗意:诗人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9古诗三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排比理解诗意:遥指:指向远方。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9古诗三首结构梳理景清明人雨纷纷行人诗人牧童9古诗三首这首诗描写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主题概括清明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9古诗三首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9古诗三首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整体感知朗读古诗了解重点词语忆:想念。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好的节日。9古诗三首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前两联要读出思乡之情;后两联要读出思亲之意。9古诗三首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2.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互动课堂9古诗三首独在异乡为异客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作外乡的客人。孤身一人他乡、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作为他乡的客人9古诗三首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想一想:为什么王维这么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每当遇到加倍,格外。9古诗三首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带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在遥远的地方猜想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