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教学设计12、失物招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4、积累词句,感悟引号的特殊用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找出重点段落和语句反复朗读和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二、教学重点:识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感悟引号的特殊用法。四、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失物招领”的意思。2、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一、复习巩固。1、摘果子游戏,复习生字词。2、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读出书上的“读读比比”中的词语。(1)在小组内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发现。(2)师生交流,说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一)感受植物园的美和孩子们的快乐。1、看图了解环境。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去植物园里参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看(投影图),你看到的植物园是什么样的?学生观察描述。2、学生勾画:课文有一个句子写植物园的样子,请用“——”标出来。3、全体流利朗读:“植物园很大很大,里面的花草树木很多很多。”4、指导说话:(1)同学们看到的是春天的植物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的植物园很美很美。你还能用“很...很...”这样的短语说话吗?学生说话。(2)大家还能在“很...很...”的前面加个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说话吗?学生说话。师:瞧,添个词语,短语就变成句子啦。5、看图了解人物。(1)你们看看植物园里的同学们午饭都吃些什么?吃得开心吗?学生看图后汇报。师: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同学们快乐得像一只只鸟儿。(2)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3自然段。学生齐读。(二)感受老师的智慧和孩子们的纯真。1、老师范读:老师和同学准备回家了,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听老师读4-7自然段,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师读后学生汇报。2、学生自读感悟体会。四十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八十双小手在各自的口袋里摸着。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一齐咸:“唐老师,我没丢东西!”师:自己读读黑板上这段话,边读边想: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出示第六自然段)学生读后汇报: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3、感情朗读。多么富有智慧的老师!同学们随地扔垃圾,老师不直接批评,而是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大家。你喜欢这种教育方式吗?请把这感人的画面装进脑海中。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这段话。(三)感受孩子们知错就改的品质。1、那几位乱丢东西的同学领到自己的东西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⑴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小组讨论解疑。⑵自由朗读,思考:那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⑶引发想象,指导朗读:师:如果你是那几位丢垃圾同学中的一个,你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师:如果你看到他们主动改正了错误,你会怎么想?你会喜欢他们吗?那你们就怀着喜悦的心情朗读课文。2、齐读句子:同学们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师:“失物”这个词加了个括号,想一想,为什么要加?学生讨论:这里的“失物”不是平时说的丢失的东西,而是特指垃圾。因为表示特殊意义,所以加了引号。3、启发想象。(1)再读这个句子:“唐老师望望张爷爷,张爷爷望望唐老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师: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你对“发出会心的微笑”的理解吗?学生讨论汇报:唐老师和张爷爷都领会了对方心里的意思,高兴地露出了微笑。师:唐老师、张爷爷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他们为什么会会心微笑啊?会说些什么?学生讨论。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想一想,说一说在你们集体出游的活动中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2、在校园里、街道上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这样的失物,如果有,你会如何行动?3、教师小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五、布置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