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语说:“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分层的教学,并常采用表扬激励的方法,通过鼓励成功、倡导愉快、满足需求、激励竞争、课内外体育活动结合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式,以游戏、竞赛、激励性语言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然后根据兴趣迁移的规律,进行主导、引领教学。而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心理上愿意参与的意识和生理上渴望运动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参加游戏、竞赛等活动,并能经受运动挫折,完成学习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因此,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培养学生自我设计与评价、自主学习与控制、相互合作竞争与创新的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新课程观认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更多地学。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重“教”轻“学”、重“讲”轻“引”的弊端,通过“导”和“引”,把对学生活动的控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控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应该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承担者,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认知到实践的渐进过程。一切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运动兴趣,通过他们的大脑和双手才能为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其内化程度取决于学生自身参与运动兴趣的程度。新体育课程观告诉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运动的知识和方法,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运动的技能和技术,让学生保持运动的兴趣,以达到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这也是现代社会全民终身体育的需要。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励他们,去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反之,教师如果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急躁,不满的情绪或严加指责,学生就会加重原有的心理负担,降低兴奋性,就更难完成动作了。其次: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自尊心理,循循善诱,少批评,多表扬,这点特别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胆子小的学生尤为重要。如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即使是失败的)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只是点点头,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再次,需要批评的通过采用动作、表情、提醒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做徒手操时,某同学做操时动作不到位或者不认真,这时教师通过表情、动作结合的方法,对该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指他或她)再做一下要指正的动作,学生就心领神会,此时无声胜有声,也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果。当然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上课的严肃性,二者是统一的,有着密切的联系的。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组织教学的前提,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由此可真正体现出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