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校内涵发展新模式让形势与内容相得益彰天成镇联校长余超一、深刻认识学校内涵发展意义学校的内涵发展是与学校外观发展相对应的,是“立足学校自身,以实现学校中人的主动发展”,重视人的潜能开发,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富有个性、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即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教育。“学校内涵发展”我的理解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保证,以教育创新为动力,合理配置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经过科学、高效、创造性、开发性的运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二、认真审视制约全镇学校内涵发展的瓶颈在2011年8月调入天成后,自己深入各校,仔细调研探索制约全镇学校内涵发展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我发现制约全镇学校内涵发展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整体年龄结构失衡,导致教育质量难以提升。天成镇小学现有教师64人,其中男教师49人,女教师15人。50周岁以上教师34人(女教师2人),占全镇教师总数的53%;40-49周岁人数6人,占教师总数的9%;30-39周岁14人,占教师总数的22%;24-29周岁10人,占教师总数的16%。纵观全镇教师年龄结构,中1青年教师仅占全镇教师总数的45%,老龄化日趋严重。由于老年教师逐渐淡化学习和业务钻研,教学上得过且过,导致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僵化,全镇教育质量难以全面提升。2、就书教书,缺少基本的特色学校创办理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仅仅是以课本论教学,没有形成自己的职业个性、教学特色,即使老年老师,也未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更谈不到学校的教育特色。3、教学研究意识淡漠,缺乏推陈出新的勇气和能力。经过与老师座谈和检查,全镇大部分学校均把教学研究当做一种例行公事,更未切实发挥教学研究的巨大作用。由于缺乏在教学上的探讨和思索,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依然未能解决,也未树立起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教师在智育、德育等方面缺少推陈出新的能力,更缺少创新的勇气。三、科学制定学校内涵发展新措施为了切实解决制约全镇教育内涵发展的瓶颈问题,自2011年9月起,自己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措施,切实加强学校的内涵发展。1、加强以提升学校“软实力”的质量发展。一是从去年9月起在全镇4所小学4—6年级深入开展“一案三单”模式的高效课改实验。并就课改实验进行全镇示范观摩、上汇报课、交流实验心得,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不仅使参加实验的老师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也使其他老师认识到了课改的重要性和高效率,带动了全体教师的观念更新和教法创新;二是大2力开展“问题式”校本研修。要求每位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提出,通过大家的探讨形成有帮助的办法,促进教师教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三是在研究上下功夫。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通过深入学习教学内容编排意图,努力探究最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案,达到高效教学,促使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2、加强以提高管理水平的精细发展。一是在去年9月份制定下发了《天成镇小学管理常规实施细则》,对学校管理常规进行了规范;二是要求各校详细制定符合本校实际、切实可行的的教学、安全、德育、卫生、后勤、财务等管理方面的实施细则,切实规范了学校的管理制度;三是以人为本,做好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有机结合。达到制度管人、情感服人,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3、加强以培育品牌的特色发展。一是从去年9月份起在全镇各校大力开展读书教育活动,在学生中进行《感恩的心》手语操活动,大力培养师生好读书、读好书、做好人的好习惯、好品质;二是开展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锻炼和兴趣小组活动,镇中心小学成立足球队,坚持训练,学生不仅体质得到了极大增强,足球技艺也得到了有力提升;三是要求各校结合本校特点,在特色发展上谋突破,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4、加强以变革出新的创新发展。3一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要求各位教师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强化理念创新、方法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二是建立校本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