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好行为习惯概述1.良好行为习惯的含义2.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二、引导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的问题1.孩子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2.孩子行为习惯问题的分析3.孩子行为习惯的规律三、引导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1.引导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2.引导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参考文献内容提要“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说明习惯养成对孩子的重要性。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使其终身受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孩子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孩子行为习惯问题方法良好行为习惯决定孩子的一生一、良好行为习惯概述1.良好行为习惯的含义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据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的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与后天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除了动作和行为,还包括情感、思维方面;它满足于某种需要,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习惯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自然的行为。就像走路,就是一种习惯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2.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孩子时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可以分为:良好品德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卫生习惯及良好学习习惯。根据大、中、小班的年龄特点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小班:以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中班:就要在小班的基础上培养幼儿良好品德习惯,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大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品德习惯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友爱同伴、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包括: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手帕、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用品。二、引导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的问题1.孩子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孩子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孩子期,是学习和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好时机。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会自觉的表现出来,是一种动力定型。然而,我们在对孩子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中发现:行为习惯的养成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年龄越大,习惯养成的越好,年龄越小,习惯养成的越差;一般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部分孩子任然存在着依赖别人、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书写坐姿不正、不爱学习、说谎、说脏话、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行为习惯。2.孩子行为习惯问题的分析2.1.社会环境影响如今科技发达,优越的物质生活给孩子带来了有利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也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的接触,生活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父母又忙于工作,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较短。渐渐的,孩子容易产生孤僻性格,导致孩子养成了任性、依赖、挑食、好动好斗等不良行为习惯,同时也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2.2.家庭教育影响现就肇庆市某大班幼儿为例,本班大多数家长认为,家长的任务就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这种只注重于健康知识的灌输,反而忽略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在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溺爱,一切事情都为孩子包办,导致孩子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