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十课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二、设计理念: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地球本是一个纯粹的星球,课堂上,地球成了母亲,是人类的母亲,与文本的对话成了与母亲的对话,与地球的沟通成了与母亲的沟通。学生在课堂中轻轻诵读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在学习地球知识的同时接受熏陶、感染和情感的交融。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问题”的方法,以文本为依托,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展示形象直观的画面,融情入境,促使学生珍惜资源、积极保护地球的行动的落实。三、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五、课前准备: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揭题,读题)《只有一个地球》。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交流,教师板书)2、出示课件图片,这是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二、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地球的可爱?2、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引导品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它的可爱?你能读出她的可爱吗?3、想想作者为什么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呢?相机引出“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请大家联系生活或联系课文谈一谈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些什么呢?点出课件自然资源的表格让学生自学,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课件出示:(1)水资源,如生活用水。(2)土资源,如人们种的地(3)大气资源,如人们所必需的氧气。(4)森林资源……那就意味着,地球有多少资源,她就愿意向我们人类提供多少资源——。地球是无私的,他向人类慷慨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因为有了地球,所以有了我们,她为我们的生命提供了一切。我们不禁赞美道——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是啊,也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私而又慷慨地对待她的孩子,我们人类才得以安居乐业,在这我们要深深的感谢,地球——生读。三、体会地球容易破碎,感悟“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容易破碎呢?1、体会地球的“渺小”。A、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渺小?B、让我们到模拟的宇宙空间中感受地球的渺小、地球的美丽。(课件显示比例图)我们的地球母亲,有5.1亿平方公里,它在茫茫的宇宙中只像一页扁舟,本来就够小了。看比例图,除去海洋、陆地和岛屿,我们人类生活的地方只有五分之一。C、作者又是运用什么方法将地球的渺小表述清楚的?(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这里渺小说明了什么?(容易破碎,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在宇宙中很渺小,我们一起把这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四、从“资源危机”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是呀,地球就只有这么大,她不会再长大,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它的容易破碎呢?读3、4自然段,你注意到了哪些词语?(有限、不加节制)围绕“不加节制地开采”,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课件)是的,一个“不加节制”,把地球的无私与人类的自私明显地对比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提醒人类吧!(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2、还有吗?围绕“随意毁坏”“不顾后果滥用”,结合查找的资料交流。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子说说吧!(课件)3、注意“本来”一词,你觉得去掉它行吗?“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