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合理的评价一节体育课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二工程局职工子弟学校严建林【摘要】在我从事十五年的体育教学中,亲自参加过许多教学观摩课、比武课、示范课等。点评只是评委一家之言,没有一个具体的评价标准,给我的感觉是体育课评价的优劣。取决于评委的观点和好恶,从而导致体育课评价的出发点不一样,是造成体育课评比的不合理因素。而多少评价只是停留在体育课中的评价。那么如何评价一节体育课呢?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下面我将从三方面阐述我的薄见,一、课前评价;二、课中评价;三、课后评价。仅供同行共勉!【关键词】评价教学设计教案运动技能要做好一个体育课的评价方案,首先要做到制定者必须了解体育课中的各种要件,并具备长期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实践经验,才初步具备一定的能力。还有借鉴其他同行的好的办法及建议,才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才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我多年的总结和借鉴同行们的观点,初步形成自己认为较为合理的评价方案。主要从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三个方面入手着重分析评价方案的实施办法。一、课前评价(一)、教师制定教学指导思想和内容的评价体育课的指导思想是否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学科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的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健康深入的发展,内容的安排是否按学龄分阶段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以上是评价一节体育课的开山之笔。(二)、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评价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会造成学生大部分不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从而造成在体育课中实施困难,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反之学生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潜力,过高或过低只能取得事倍功半效果。目标的制定能使80%以上的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制定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是否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身心情况,同时是否考虑到差异学生的教学,关注优等生的培养等,也就是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都是评价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完善的标准。(三)、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不等同于教案,教学设计是体育课中的总的纲领,而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一个节点,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组成部分。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对教学设计有个合理的评价。体育教学设计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课时教学计划。教学设计的安排是否按照运动技能形成基本规律制定的方案。教学分段是否合理,是否按运动技能形成四个过程,即泛化过程——运动技能获得的阶段;分化过程——运动技能改进阶段;巩固过程——1运动技能稳定阶段;最后到自由化——即运动技能定型。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运动技能形成的科学性,同时要考虑学生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在每个学年段《新课标》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四)、教案的评价教案的评价是评价中的重点,同时是体育教师课堂中实施的依据和手段。故看教案的编写是否合理,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组织是否严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步骤是否清晰,教案的编写是否充分考虑到差异学生的合理安排。处理好统一要求也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又能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尽量使每个学生多学有所得。同时对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强度能否做到科学具体的安排等。场地合理布局,器材的摆放,安全措施,保护与帮助等。对不可测的指标不予考虑。这是体育课评价的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二、课中评价课中的评价也是通常一节体育课的全部流程演练,教师的引导学生按教案的流程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所以人的因素是评价的重点。故课的评价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教师的能力评价首先评价的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是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媒介,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甚至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