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物料配伍作业规范目录一、危险废物定义及其危害性二、危险废物的预处理三、危险废物配伍1危废配伍原则2危废配伍要求3典型危废配伍要点4危废进料要求5危废配伍后特性指标6酸性成分中和2/6、危险废物定义及其危害性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危险废物目前共分为46大类别479种。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废物,列为危险废物:(1)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2)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3)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分类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执行;(4)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化学品废弃后属于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危害有如下几个方面:(1)破坏生态环境。随意排放、贮存的危废在雨水地下水的长期渗透、扩散作用下,会污染水体和土壤,降低地区的环境功能等级。(2)影响人类健康。危险废物通过摄入、吸入、皮肤吸收、眼接触而引起毒害,或引起燃烧、爆炸等危险性事件;长期危害包括重复接触导致的长期中毒、致癌、致畸、致变等。(3)制约可持续发展。危险废物不处理或不规范处理处置所带来的大气、水源、土壤等的污染也将会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瓶颈。可见,危险废物来源和构成非常复杂,危害性突出,处置前和处置过程都必须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和适当的混配作业。二、危险废物的预处理危险废物在入窑焚烧前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固态、半固态的混配,液体废物的过滤、伴热、加热,桶装废物的包装检验与分装、上料匹配等等。固态、半固态废物在焚烧前需要在混料仓内混合,调整热值、含水量等参数,使其尽量均匀;收集的液体废物往往含有一定量的杂质,所以在贮罐前后均有过滤装置,液体废物进入贮罐前要粗过滤,在输送泵前还要细过滤,保证燃烧器不被堵塞燃烧充分。此外,在冬季严寒季节以及今后焚烧高粘度废液时,还需要对废液贮罐伴热以及3/6管道加热,保证燃烧器前液体废物粘度,从而能充分燃烧。三、危险废物配伍1危废配伍原则危险废物入窑焚烧前,需依其成分、热值等参数进行搭配,保障焚烧系统稳定运行,降低焚烧残渣的热灼减率。首先要对物料的理化特性和元素成分指标进行分析化验,在掌握一定的数据之后才能对物料进行搭配,以保证配伍物料之间的相容性,确保焚烧过程安全。危险废物配伍要防止发生以下情况:发热、着火、爆炸、产生易燃有毒气体、剧烈的聚合反应以及有毒物质的溶解。其中的高热值废液可作为辅助燃料注入二燃室。点火和焚烧过程中辅助燃料采用管道天然气(或者轻质柴油)。2危废配伍要求(1)均衡物料的热值和水分①均衡废物的热值和水分,保证焚烧稳定,节省辅助燃料。配伍需按热值相对稳定的原则进行。热值过低,增加辅助燃料消耗,加大运营成本;热值太高,窑炉温难以控制,需加大二次助燃空气量,烟速过快,有害气体分解不彻底。②有些固体危废的热值相对较低,废溶剂特别是废液水分含量较高时热值也较低,入窑后需要大量热量进行预热。按热值将废物预先进行配伍,可以节省辅助燃料的消耗。热值较高的废油或废熔剂,一般从二燃室喷入,如果当回转窑进料热值不足时,也需要适量从回转窑喷入。(2)均衡入窑物料的成分均衡入窑废物的成分,保证烟气排放达标。危险废物的焚烧特点是废物元素成分千差万别,各种有害成分波动大。配伍的目的之一是根据接收废物元素成分,尽量避免有害成分物质的集中焚烧。(3)均衡入窑物料的理化特性指标主要是指挥发分和灰分指标。4/63典型危废配伍要点①卤素成分氯、氟化合物燃烧后会产生腐蚀性较强的氯化氢及氟化氢等气体,会加重烟气处理的负荷。氯化氢会破坏耐火砖的接合面。溴、碘化合物燃烧后产生有色的溴、碘气体,难以去除。实际生产时应该对物料进行详细分析,对那些卤素含量高、数量大的危险废物应尽量均衡焚烧,且应控制整体数量。在配伍时需将其与其它可相容的废液进行搭配,降低入窑焚烧时的含量,以控制酸性污染物含量保证焚烧系统正常运行和烟气达标排放。入窑酸性气体含量元素通常控制范围为:Cl:V2%、SV2%、FV0.4%。入炉酸性污染物最高含量为:Cl:小于3%、S小于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