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三角形内角和科目:数学教学对象:四年级课时:1提供者:佚名单位:佚名一、教学内容分析《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课教材在编写上,体现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为初中的理论论证作好了准备。二、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剪拼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并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3、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特性和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课的设计意图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比较、评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以上理念再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把这节课定性为“开放型探究课”,运用“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学法,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亲身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自主发展。在学法指导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渗透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做中学、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使教法和学法和谐统一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1、猜谜语:形状似座山,稳定1、学生动脑筋,猜谜语。猜谜语激发学习兴趣,回忆已经学过的三角形知识为新内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几何图形)2、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3、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三角形我们就得出了那么多的知识,你们说数学知识神奇不神奇?今天我们还要继续研究三角形的新知识。2、学生讲学过的三角形知识。容进行铺垫。同时,也为知识的迁移作了伏笔。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几个不同的三角形争论内角和的大小,引起学生的矛盾,从而引入本课。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设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使学生在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巧妙引入新知的探究。三、动手操作,探究问题,以动启思(一)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1、请看屏幕。(播放课件)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形状与这副一样的三角板,同桌互相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2、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什么?(二)研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1、猜一猜。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学生交流,计算后回答。2、学生谈发现让学生经历了矛盾,发现问题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探究更好的验证方法。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2、动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3、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看来用量角器去量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