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定律【知识框架】【基础回顾】1、阿伏伽德罗常数(1)定义: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通常用6.02×1023来表示。(2)符号:NA。(3)单位:mol-1。2、阿伏伽德罗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这“四同”相互制约,只要其中“三同”成立,第“四同”也成立,即“三同”定“一同”。【技能方法】1、阿伏伽德罗常数考查易错点:(1)温度和压强:22.4L/mol是在标准状况(0℃,1.01×105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命题者有意在题目中设置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让考生与22.4L/mol进行转换,从而误入陷阱。(2)物质状态:22.4L/mol使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命题者常把一些容易忽视的液态或固态物质作为气体来命题,让考生落入陷阱。如SO3:常温下是固态;水:常温下是液态。戊烷,辛烷常温下是液态等。(3)物质变化:一些物质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时需要借助方程式分析才能挖掘出隐含的变化情况。考生若不注意挖掘隐含变化往往会误入陷阱。如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4)单质组成: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Ne:单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如O3)、四原子分子(如P4)等。考生如不注意这点,极容易误入陷阱。(5)粒子数目:粒子种类一般有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1mol微粒的数目即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由此可计算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的数目。命题者往往通过NA与粒子数目的转换,巧设陷阱。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复习不在于死记硬背,要熟记相关化学计量的定义式,并结合相互关系进行推导,灵活运用。原理:同T、P下,气体状态方程PV=nRT③(1)三正比: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V1/V2=n1/n2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P1/P2=n1/n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M1/M2=ρ1/ρ2(2)二反比: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V1/V2=M2/M1同温同体积时,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与它们的摩尔质量的反比ρ1/ρ2=M2/M1。(3)一连比: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也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m1/m2=M1/M2=ρ1/ρ2(注:以上用到的符号:ρ为密度,p为压强,n为物质的量,M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V为体积,T为温度;上述定律及其推论仅适用于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基础达标】1.对于物质的量相同的硫酸和磷酸(H3P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总数相同B.氧原子数不相同C.分子数相同D.氢原子数相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硫酸的化学式是H2SO4与磷酸的原子个数不同,所以物质的量相同的硫酸和磷酸(H3PO4)中的原子总数不同,错误;B、分子中的O原子数都是4,所以物质的量相同的二者中O原子数相同,错误;C、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相同,正确;D、分子中的H原子数不同,所以物质的量相同时,H原子总数不同,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分子数、原子数的判断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22.4LSO3所含的硫原子数目为NAB.常温常压下,7.8g过氧化钠含有的离子数为0.3NAC.18g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NAD.3.2gO2、O3混合物中所含氧原子一定是0.2N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标准状况下SO3为固态;B项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D项可假设氧气的质量为x,则臭氧的质量为(3.2-x),则两者含有的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xg/32g/mol)×2+[(3.2-x)/48g/mol]×3=0.2mol。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C18O与N2的密度相同B.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与C3H6含有的分子数相同C.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固体每增重mg,转移电子的数目为mNA/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量之比,C18O与N2的相对分子量,前者为30,后者为28,错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