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六个分期:一.先秦时期(——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兴起】二.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专制大一统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1年)【政权分裂和民族融合】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五.宋元时期(907年——1368年)【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六.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1912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古代社会由胜而衰】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第一单元:先秦时期(——前221年)分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t「分圭寸制政治一宗法制J礼乐制抵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经济T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经营性质商业:发展、城市文化:甲骨文、日食记录齐国改革政治一鲁国改革秦国:商鞅变法春秋战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方式、水利设施、土地制度经济-手工业:金属冶炼业、经营性质•商业:私商、重农抑商政策文化:思想、科技、文学一.原始社会【政治】:禅让制【经济】:原始农业1.农作物:粟和水稻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3.土地制度:氏族公社所有二.夏、商、西周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一)夏商国家制度1.夏王朝王位世袭与公共权力2.商王朝:神权色彩与内外服制度(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王位世袭制1.分封制:(1)目的:拱卫王室,建立有效统治。(2)内容:分封土地和人口①受封对象:功臣、宗族姻亲、先代贵族②受封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见述职③诸侯的权利:对下属进行再分封(3)特点:①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②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纽带。③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严。(4)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拓展了疆域。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③政权结构由松散趋于严密,西周成为强国。④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等权利,为春秋割据埋下了隐患。2.宗法制:(1)目的: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有序统治。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①实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制度。②核心:嫡长子继承制③原则: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3)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②大小宗具有相对性③“家”和“国”统一(族权与政权相结合)④血缘关系维系(4)影响:①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权的政治法律工具。②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③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稳定。④把“家”和“国”密切的联系在一起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分封制;分封制师宗法制的外在表现,二者互为表里。在家中族内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4.早期(夏商西周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⑤具有延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经济】(一)农业1.概况: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2.农具和技术:①农具:木质的耒耜和石锄、石犁;出现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②耕作技术:耜耕、石器锄耕3.水利设施:大禹治水4.土地制度: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5.生产方式:集体耕作(二)手工业1.概况:商周时期“工商食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发达。2.金属冶炼业:①夏一一春秋时期:青铜时代②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③冶铁业:西周晚期已经有铁器出现,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广泛应用。(三)商业1.“商人”的来源2.商周时期,政府鼓励支持商业发展,“工商食官”制度。思想文化】1.文字:商朝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形成完整体系。2.日食:殷商记载的日食是世界上最早的相关记录。三.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