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北海市合浦卫生学校教案(首页)专业:08助产课程:中医护理学任课教师:马婷婷课题:第三章课型:知识传授教时:4教具准备: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用行为动词掌握、熟悉、了解)1.掌握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2.掌据治则的概念、治病求本的概念,以及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和三因制宜等治疗原则。3.了解调理精气血津液等治则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2.掌据治则的概念、治病求本的概念,以及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和三因制宜等治疗原则。3.了解调理精气血津液等治则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相结合,举例相结合教学小结:(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后书写于本页背面并签上小结日期)教学质量完成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北海市合浦卫生学校教案(续页)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2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一、病因的概念(重点)病因(亦称为“致病因素”、“病原”、“病邪”、“邪气”等),即指破坏人体阴阳正常水平的相对平衡状态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中医学所说的病因,主要包括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外伤(包括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烫伤、冻伤和虫兽所伤等)、诸虫(即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以及痰饮、瘀血、结石等。二、病因学说的概念病因学说,是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中医对病因的分类沿革(一)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医和的“六气病源”说(即疾病由“阴、阳、风、雨、晦、明”六种因素导致)(二)《内经》的病因阴阳及“三部”分类法(三)张仲景的“三分病因”法(也称作“三途径病因”说)(四)晋代葛洪的“三因论”(五)隋代·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首次提出了具有传染性的“乖戾之气”(六)宋代·陈无择的“三因学说”(七)现代的病因“四分法”四、中医病因学说的主要特点——辨症求因(重点)(一)辨症求因的概念辨症求因(也称“审症求因”,或称“病因辨证”),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即临床表现)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的方法。它既是中医学特有的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又是中医病因学说的主要特点。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而言,辨症求因是一种从结果来推求原因的反证法。(二)辨症求因的原理(难点)中医学认为,临床上没有无原因的病证,任何认识目标展示目标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3病证都是在某种病因的影响和作用下,患病机体所产生的一种异常反映。各种不同的病因作用于人体,可以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人体就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体征,即病证的临床表现和病因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规律,所以可以通过综合分析病证的临床表现来推求其病因。这就是辨症求因的原理和科学根据。第一节六淫一、六气和六淫各自的基本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一)六气的基本概念(重点)六气(又称为“六元”),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季节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于健康的人体来说,不是致病因素)。(二)六淫的概念及其形成(重点)六淫(又称为“六邪”),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是属于外感病的一类致病因素。六淫的形成,包括两种情况:1.六气异常变化(如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即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当令气候变化过于剧烈或急骤),超过个体的适应能力,成为外感致病因素,就称为六淫。2.个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正常气候变化,六气也能成为致病因素,变成六淫。(三)六气与六淫的区别(难点)六气与六淫的区别,以致病与否为标准。凡是能够使人发病的气候变化,均可称之为“六淫”;而不使人发病的气候变化,即称作“六气”。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重点)(一)外感性六淫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举例。六淫所致疾病统称为“外感病”(亦称“外感热病”)。(二)季节性教授为主重点突出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4六淫致病常有相对季节性。举例。六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