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作者及单位李文玲淇县实验学校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学习,掌握地理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读图析图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初步说明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2、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自学、合作、探究能力;3、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标要求中,把地势特征分布落实在地图上,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很重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人地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加上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把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现象与书本知识相连接,因此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三步提问法”和“列表比较法”。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通常10秒钟时间准备完毕)3.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4.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5.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课时安排:3课时第三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流程一:激趣导入出示目标(3分钟)一、激趣导入:1.播放“中国地形的概况录像”短片,教师根据视频提问,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中国的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兴趣。在放视频文件过程中,引出课题《中国的地形》,板书课题。2.教师引导学生用诗词、歌曲或故事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说出对中国地形、地势的大概印象。二、出示目标:看图片(视频)。学生思考1.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我国地形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2.对中国的地形有所解。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2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熟记学习目标,并告知学生本节课会随时检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2.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能在地图上找出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3.分析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经济、交通等的影响。学生记忆学习目标本环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