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决胜应试作文学习目标1、了解应试作文立意的重要性。2、明确应试作文立意的要求。3、掌握应试作文立意的方法。作文立意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心思想好比是统帅,材料、词句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王夫之的话说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立意的要求例:父母陪伴我们成长,虽然我们每天都和他们交谈,但有些话却埋藏在心里,一直没有说出来。请你写出想对父亲或母亲说的话。1.准确妈妈,我想对您说我的妈妈在海南,我和爸爸在大庆生活。虽然妈妈不在我的身边,但我知道她很爱我。她每个星期都会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生病,学习有没有进步。我最盼望的,就是暑假和寒假,因为放长假了,我就可以和妈妈多待上一段时间了。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给我喂药,喂我吃饭,大半夜背着我去医院看急诊。妈妈跟我说,这个世界上她最爱的人就是我,我最爱的人也是妈妈。内容上集中:同一篇文章着重抒发一种感情,或者主要阐述一种思想,其他感情或思想为之服务。只有这样,立意才能突出,才能鲜明,才能令阅卷老师印象深刻;而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2.集中形式上集中:考场作文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试题有限制条件,阅卷有时间要求。这就要求注意点题,利用开头、结尾、段首等这些关键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出来”,让阅卷者能清楚看到。“朋友”:下午,我们还在班级上课的时候,外面就下起了鹅毛大雪,雪花飘飘洒洒,真的很美。等到放学后,我和小明一起走出了教室。我们走出教学楼,雪还是不停地下。这个时候,地上已经有厚厚的积雪了。小明不知什么时候用手团了一个大大的雪球,趁我不注意,重重地打在了我的脸上。我很生气。这样的朋友,算什么朋友呢?所以我打算跟他绝交。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没轻没重了。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将小明这样的人当作朋友。不过,后来小明给我赔礼道歉,我想还是算了,就原谅了他。得饶人处且饶人嘛。每个人都会犯错,人无完人。但我认为,知错能改是一个优秀的人必备的素质。其实人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不落俗套,有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3.新颖【诗中送别】:•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悲叹,忧愁之“别”。•高适在《别董大》中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显得乐观、称颂。•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更是把这种豁达抒到写了极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发掘事物的本质、体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能力。4.深刻【案例分析】:•作文题《难忘的第一次》,两篇作文都写第一次打工。•※第一篇作文结尾:•当我手里攥着刚领到的几张百元大钞时,我心头一阵狂喜,我还从来没有拿过这么多钱,这下可够我花一阵子的了。•※第二篇作文结尾:•我手里攥着刚领到的工钱,尽管只有几张,可我却感到沉甸甸的,这是我一个假期的血汗换来的啊!现在我才深深体会到了爸爸妈妈挣钱供我们读书是多么不容易啊!我为自己昔日那样大手大脚地花钱感到深深的惭愧;但同时我的心底也涌出了一份自豪和欣喜——艰苦的劳动锻炼了我的体魄和意志,我长大了!【案例分析】:作文题《那一次,我哭了》•※同学甲写有一次出于去捅马蜂窝,结果不小心被马蜂蜇了,疼痛难忍——那一次,我哭了。•※同学乙写赶庙会,完后却发现自行车丢了,想到回家没法交代——那一次,我哭了。【案例分析】:作文题《那一次,我哭了》•※同学甲写有一次出于去捅马蜂窝,结果不小心被马蜂蜇了,疼痛难忍——那一次,我哭了。•※同学乙写赶庙会,完后却发现自行车丢了,想到回家没法交代——那一次,我哭了。小结:这两篇文章的立意都有问题,或为肉体的疼痛而哭,或为财物的丢失而哭,都显得格调不高,缺少一种感人的力量。※同学丙的文章写得非常感人——那一次,我哭了母亲从几十里外的乡下到学校给我送衣服,我嫌母亲穿得太寒碜,就对母亲非常冷淡,催她赶快走,免得让同学和老师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