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对学生个性发展起着巨大作用(二)一、班主任的指引导,引响学生个性发展首先,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班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学生个性发展,规范他们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因此,笔者认为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展开评比激励机制,形成“比帮赶超”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帮”与“超”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闪光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其次,对学生一视同仁,捕捉闪光处,促使个性健康发展。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后进生一般都对正常的学习、生活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破罐子破摔”想法大有人在,其优点往往被缺点遮掩,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积极因素,挖掘和捕捉后进生的那“不起眼”的闪光点,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当后进生与成绩好的学生发生冲突时,不能不调查就主观认为是后进生的不是,偏袒成绩好的学生。这会让后进生对今后的生活失去信心,认为我做什么都是错的,没有人愿意相信我,我什么都做不好等心理,造成心理上的偏失。另外这对优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利的,无形中产生一种优越感,认为只要成绩好,行为习惯无所谓“一好百好”等心理。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又是一个小社会,在对学生个性成长发展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班主任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人格、自主意志、选择愿望和判断力。这也可变简单约束限制为引导学生在开放的道德生活情景中自主选择和养成,变包办代替为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养成个性化的习惯。如鼓励班级全体成员参与班级管理,使班级成为学生生命成长发展,展现其生命价值的舞台,走出自卑的阴影,使每个学生个性都健康发展。二、改变评价方式使学生快乐发展1、改变评价尺度变单一学习评价为综合评价,不再单以学习成绩高低论英雄。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应该成为评价关注的内容。班主任做为班级的组织和管理者,在与学生长时间的接触中,只要细心,总能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品质、沟通交流、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发现闪光点,哪怕这些闪光点稍纵即逝。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即时、即地给予鼓励评价,即使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对学生的成长也会起到重要作用。“多了几把尺子”,你就会眼前一亮:学生其实并非一无是处,也蛮可爱的。在学会欣赏、鼓励学生的同时,班主任自身不也能享受一份好心情吗?2、改变评价重点“为了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班主任共同努力的方向。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之泵。一个学生的发展不光是成绩的好坏也还有学习生活发展的好坏。3、改变评价方式班主任一直是评价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互评,这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人贵自省,何况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日记,促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比较、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而不是制造“机器”的工厂。培养人就是培养人格,人格应该从完整意义上来理解,虽然阐述的过程当中把人格分成这个方面那个方面,但人格作为一个核心词来看,侧重于讲完整的人、独立的人性、独立的人格。在学生形成的依始,班主任就承担了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帮助学生个性健康快乐发展。因此班主任更要做好不断完善自我、改变自我、发展自我的蝶变。当学生的脸上绽出笑颜,当心灵与心灵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当班主任体验到自我在不发展、工作充满乐趣,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是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