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一、季风水田农业1.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2.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图3.1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因素表分布南亚东南亚东亚1.读图3.1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洲的气候区,包括、和地区。农业以为主,作物以为主。亚季风分布图种植业水稻东亚东南亚南亚区位因素优势气候气候,夏季,同期地形河流中下游和,地势,便于排灌水源平原和三角洲水源,便利土壤长期耕种形成水稻土,土壤。劳动力人口,劳动力,生产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人口,人地,粮食需求量.居民主食以大米为主2.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填写下表:季风雨热平原三角洲平坦肥沃众多丰富经验稠密多少大分布图结构图高温多雨充足灌溉我国南方分布图结构图区位因素表区位因素表分布图区位因素表分布图季风水田区的区位条件区位因素表水稻生产过程水稻生产需要高温多雨田地平整灌溉方便投入大量劳动精耕细作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流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单产高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种植经验丰富粮食需求多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形成条件示意图结构图日均温>10—12℃候均温>20—22℃注:候均温指连续5日的平均气温3.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填写下表:特点原因发展方向经营以为单位,人均少适度经营单位面积产量,率低。;每户总产量,自给为主控制.化和水平较低。农民一般从事劳动;凭传统经验进行生产加快化发展,加大投入工程量大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灾害频繁大力兴建工程家庭耕地人口数量机械科技水利灌溉水旱水利规模小农高商品机械科技不大精耕细作手工图3.12我国水稻种植业特点“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特点云南哈尼族水稻梯田试分析季风水田生产对水、土壤、地形的等地理要素的影响。水:稻田的排灌改变水的分布和运动;施用化肥、农药改变水的成分等。土壤:经过人们长期的翻耕、蓄水、施肥和培育,自然土壤形成耕作土壤——水稻土地形:季风区丘陵的水稻梯田是季风水田农业对地形改造形成的。水稻土分布极广,凡气候适宜又有水源灌溉的土壤均可经种植水稻而形成。亚洲最多,中国集中在长江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台湾西部平原。肥沃高产保肥、保温、蓄水以中国为例,说明应该寻找和运用哪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原因。1、同桌共同讨论,列出资料清单。2、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区位因素表区位因素表①人口众多②小农经营③科技投入少读图,将下列项目填入图中空格,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低的主要原因。①人口众多②小农经营③科技投入少特点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出呼吁,要求亚洲大米生产大国大力刺激大米生产,帮助农民加大水稻种植面积,防止因人口增长带来的国内外粮食短缺。据FAO估计,世界粮食生产到2050年需要增长70%才能满足全球需要,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量将增加一倍。全世界约90%的大米产自亚洲,而且大部分都用于自我消费。据此回答1—3题1.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A.中国B.泰国C.美国D.日本2.目前我国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稻良种研究成果落后B.机械化水平低C.气候条件差D.人均耕地少3.全世界90%的大米产自亚洲,主要原因是()A.亚洲人均耕地面积大B.气候条件适合水稻生产C.居民喜食大米D.亚洲水稻种植历史悠久ADB水稻被称为“亚洲的食粮”。据此回答4—6题4.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的根本原因是()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C.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5.“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C.贯彻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6.传统稻米产区农业生产发展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是()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D.地势低平、多水旱灾害...